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為社會注入慈悲與智慧力量
「第五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畫下美麗句點

2006/03/07 06:00

台北訊

觀音形象的多變,不只是在信仰中變幻人間應現的菩薩,透過藝術創作的顯現,或表徵或內在,更是信手拈來隨處可得。一連三天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行的「第五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3月6日更以「觀音的信仰與藝術」為主題,由來自世界各國學者分別從信仰與藝術的領域,深入探討在國人信仰中甚為重要的觀音菩薩,主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更希望能藉此喚起世界上所有的人發起如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為社會注入一股慈悲與智慧的力量,並為此次佛學會議畫下美麗的句點。

來自美國的Dorothy C. Wong副教授以「中古世紀中國之觀音圖像」為題發表論文,王教授從六朝到唐代中葉以前,觀音形象之發展情況,探討觀音信仰諸多形態。

德國的東亞藝術史系Petra Rosch博士在其論文「水月觀音隨眾轉變」中談到:根據《歷代名畫集》所述,水月觀音最早的圖像是出現在9世紀,但是,現在只有藉由敦煌寶藏中,一些被認為是10世紀的作品,我們才能得知當時水月觀音圖像的樣貌。

韓國釜山大學金明求教授則從觀音在古典小說中的藝術形象上提出其研究論點,分別從作者、讀者和人物的角度來考察觀音形象的變化,如西遊記、太平廣記、寶卷等。其中觀音多以女性慈母之具體形象描繪,並以魚籃觀音的詮釋最多,藉以了解觀音信仰與民間文化的融合,認識其反映的民間思想與宗教意識,表現小說作品中豐富的象徵意涵及其藝術特點。

來自美國的釋智如法師並針對在四川北山佛灣的圖、像和碑銘中,發現地藏菩薩與觀音菩薩之間相似之宗教功能及其相關之發展脈絡,試圖證明北山的藝術,呈現出地藏菩薩與觀音菩薩之信仰,與中國地理文化發展之相關聯性。此外日本的小野田俊藏教授則對四件分別收藏於聖地牙哥亞洲藝術博物館、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布達拉宮博物院中,清代四臂觀音圖像的刺繡作品,深入探討作品中,圖像設計之根源與製作的過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