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打開《藝術之眼》看美學

2012/09/24 06:00

《藝術之眼》是一本學術濃厚的藝術理論書籍。(許嘉猷/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何謂藝術?」至今仍是個大哉問,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是可以做科學研究與分析?20世紀下半葉西方人文社會科學大師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提出很多研究與看法,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許嘉猷最近出版的新書《藝術之眼》,則以此為基礎,針對台灣的藝術品味與愛好,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藝術欣賞與品味是否會因教育程度、階級與性別等社會結構因素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藝術之眼》一書以「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在台灣之量化與質化研究」為副標,許嘉猷首先將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歸納整理出3個核心面向,包括藝術創作者的作品風格與特色,以及他在藝術場域中所佔的位置;觀賞者的藝術感知、傾向和慣習,即他的藝術感知模式特質;以及藝術文化場域與政治與經濟等其他場域的關係。

此外,許嘉猷也對台灣將近2千位受訪者進行大規模調查,並對一些藝術家與收藏家進行深度訪談,作為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基礎。他所提出的研究結果指出,台灣民眾普遍喜歡具有寫實與印象風格的風景畫和花卉畫,不因教育程度或階級不同而有不同。即使在宰制階級中,代表文化資本的知識分子與代表經濟資本的企業家,他們的藝術收藏,仍然同樣呈現出上述情形。

全書分五大篇章,前三章論布爾迪厄,後二章為針對台灣進行的研究與分析,是一本學術味相當濃厚的書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