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為愛解讀】4之1 - 幸福為所愛

2013/02/14 06:00

《純真博物館》奧罕.帕慕克著,陳竹冰譯,麥田出版

<編輯室情書>

草莓——恆為「在愛情中」的象徵物……——王樂惟

情人節,像一枚發光的書籤,悄悄嵌在新春假期之中,提醒著戀人:又是一個屬於彼此的節日、又是一個應該了解彼此更多的節日——如果讀不透戀人眼眸底閃爍的憂愁或甜蜜,那麼,求諸閱讀吧。

詩歌,散文,小說……我們邀請王聰威、李進文、周芬伶、郭強生、黃崇凱、楊佳嫻、蔡素芬、鍾文音等八位作家,貢獻他們心中最美好的、與愛情有關的文本,並且,「為愛解讀」。

★★★

◎蔡素芬

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推出的小說《純真博物館》,真是柔情繾綣、蕩人心腸,他也自認這是他寫作以來最深情的一部小說。帕慕克彷彿百無忌諱,濃情烈愛顯露字裡行間,小說一開場就是即將訂婚的三十歲男子凱末爾與十八歲遠房窮表妹芙頌在二樓公寓的床上,後花園玩耍的孩子們罵著髒話,而他們正做著髒話裡的男女放肆情事,帕慕克寫著:「那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時刻,而我卻不知道。」

當愛情不期然發生,又不期然強烈無比,卻難以圓滿時,發生時的甜蜜,擁有彼此時的浪漫時光才是日後的缺憾中感到最幸福的時刻。這是部哀傷的小說,愛的追尋落空,使愛永恆存在,愛人的信物取代音容成為餘生的慰藉,那消逝卻又長駐心頭的身影仍是唯一的愛,等待與守候的姿態都令人感動。

凱末爾為了芙頌放棄門當戶對的婚約,芙頌卻陰錯陽差地因為失去童貞而被父親安排另嫁他人,以免流言傳播,有傷芙頌顏面。凱末爾找到芙頌時,芙頌已是人妻,凱末爾卻幾乎天天去她家,以親戚的身分融入他們家庭,只為了能常見到芙頌。歷經九年的等待,他從她家偷偷拿走她用過的東西,以擁有她使用過的物品感受她的生活她的存在。九年間,在乎芙頌名聲的父親死了,芙頌因婚姻名存實亡而離婚,凱末爾才有機會向芙頌求婚,芙頌雖答應,卻對凱末爾不夠信任,因為她在十八歲將童貞獻給他,他仍和別的女人訂婚,她深深受傷,大學讀不成還被安排婚姻掩飾失貞,而且她一心想當電影明星,發揮自己的興趣,凱末爾擔心其他男人接觸她,一直阻撓她成為明星,曲折的九年時光,她賭氣賭了九年。兩人安排婚前的歐洲之旅,在旅館再續肉體之歡,芙頌卻因怨氣未消,賭氣駕車而身亡,車身毀爛,童話裡的王子與公主並沒有得到幸福的結局。

倖存下來的凱末爾為所愛成立博物館,以她的舊居為場所,放置當初從她家裡蒐集來的物品,包括手錶、鐘、梳子、她抽過的菸蒂,她走過的街上的攝影照片,她身亡時開的車,林林總總,紀念愛人生前的痕跡,讓完整的芙頌和愛情留在博物館裡。小說末尾,帕慕克跳出來說明這是凱末爾交代他寫的故事,凱末爾要給世人的一句話是:「讓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過得很幸福。」

因為此書,伊斯坦堡在帕慕克的構想下真的成立了一個「純真博物館」,打造成彷如小說所述的場景。小說雖是寫執著的愛情,事實上是藉愛情描繪70到80年代的伊斯坦堡伊斯蘭女性,在傳統與歐化的對比間哀悼童貞觀念對女性的箝制。帕慕克盡量融入西方文化與土耳其文化的衝突,也刻鏤當時上流社會的生活情狀。「純真博物館」事實上是對一個逝去的時代的緬懷,那裡有難以圓滿的真愛,有追求愛情過程中的失落與造成失落的文化痕跡。而帕慕克營造了一個守候幽靈也感到幸福的癡情男子,那男子對愛的守候,令人心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