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柯慶隆作曲 楊納傑克愛樂交響樂團等待台灣首演

2013/06/12 06:00

擁有科學家身分的柯慶隆,發行了第一張自己作曲的音樂專輯,但仍在等待首演機會。(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航太工程博士寫音樂的好處,「應該是邏輯概念特別好吧。」長年旅居美國的台灣作曲家柯慶隆說,「最遺憾的是我太晚開始學習樂理。」以致於年過60才終於有了第1首平生自創曲目的錄音,現在還在等待機會,邀請與他合作錄音的楊納傑克愛樂交響樂團來台,為這首鋼琴協奏曲進行全球首演。

楊納傑克愛樂交響樂團曾於1991年來台演奏,在捷克頗負盛名,而1948年出生於台北的柯慶隆,年輕時以土木工程學士加入了台灣的空軍,退伍後擔任數學老師。後來前往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取得了土木工程和機械工程的碩士。之後,又投入美國科技產業,並在1985年取得奧克拉荷馬大學航太工程博士學位。後為密西根奧克蘭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教授,並以航太飛行項目的研究員身分,前往美國太空總署在克里夫蘭的路威斯研究中心工作。

不過,「科學家」柯慶隆卻對音樂始終懷抱熱情,他在美國生活穩定之後,開始了學習音樂之路。有一天,柯慶隆將他寫的一首給鋼琴、小提琴和豎琴的小品,分享給同校的音樂系教授史丹利‧霍林沃斯,霍林沃斯印象深刻,除邀請他去自己的班上學習作曲,也推薦給其他音樂系教授,並於一年後開始創作大型作品。沒想到,1991年的一場車禍意外,柯慶隆的脊椎受到嚴重損傷,經過10年復健,直到2010年,在霍林沃斯鼓勵下,他下定決心開始創作一首鋼琴協奏曲,並於2011年12月完成。

在音樂圈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歷,柯慶隆決定帶著作品到維也納投石問路,以一首沒有20世紀12音列的前衛音響的迷人協奏曲,獲得錄音製作公司的雅羅斯拉夫‧史特拉納夫斯基,和鋼琴家亞當‧史特拉納夫斯基青睞,展開錄製計畫,2012年由亞當‧史特拉納夫斯基以及楊納傑克愛樂交響樂團,在捷克完成錄音。

雖然楊納傑克愛樂交響樂團很期待為柯慶隆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進行首演,但樂團認為,作曲家柯慶隆來自台灣,這首樂曲應該在台灣首演。因此,從去年4月開始,柯慶隆陸續以寫信及親自拜訪的方式尋求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檔期,以及任何官方或民間團體的經費贊助。柯慶隆說,他不知道台灣有文化部,他寫信給兩廳院,兩廳院說他必須找國內的某三家藝術經紀公司去要檔期,結果是無下文;寫信給總統府,獲得一封回信寫道:「已將來信移請權責機關行政院處理,並由該機關回覆給您,敬請靜待處理結果。」信末還附註勿直接點選回覆功能,時間是2012年4月15日,至今,也是石沉大海。後來,柯慶隆和上揚唱片決定發行這張專輯,先與台灣愛樂者分享柯慶隆的音樂。

柯慶隆《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小檔案

這首鋼琴協奏曲融合了巴洛克、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一共有三個樂章。樂團編制龐大,其中豎琴的使用最為特別,不僅出現在每個樂章裡,還須在第三樂章中,演奏出和獨奏鋼琴抗衡的炫技樂段,是歷史罕見將豎琴納為編制、並且賦予重任的鋼琴協奏曲。美國知名作曲家伯恩斯坦認為未來音樂創作須回歸調性,應該要具備觸動人心的力量,柯慶隆支持這個看法,因此決定以調性的音樂表現。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