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文訊30年封面展 展現台灣文學動人風貌

2013/07/03 06:00

《文訊》發起的「世代文青論壇接力賽」昨晚熱鬧展開。(記者王文麟攝)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文訊封面展」展出3百多幀封面,呈現台灣30年來文學更迭風貌。(記者王文麟攝)

雖然面臨搬遷,尚無容身之所的命運,但文壇重要文學雜誌《文訊》仍積極為30週年生日慶祝,除了邀請百位作家展開文學交棒論壇接力賽之外,昨晚「文訊30年封面展」也在台北紀州庵熱鬧開展,每一個封面細細讀來,都有台灣文學花園的動人風景。

時值《文訊》30週年,《文訊》舉辦「文訊30年封面展」,展出3百多幀《文訊》封面,透過各期專題製作、人物專訪、單元設計、專欄變化,呈現出台灣30年來文學更迭風貌。讓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民國86年7月開始的文訊,「整整一年,我們變成國民黨中央月刊的別冊。」封德屏說,那時考量預算與政策,將《文訊》夾在中央月刊內,「那一年大家都很委屈,跟黨的刊物放在同一個袋子裡。」經過整整一年,才又恢復獨立出刊。

如果說這個月20日為文訊長久社址而舉辦的作家捐畫拍賣會,是老一輩文人對於文壇環境的關注與付出,那麼昨晚由文訊舉辦的百位作家展開文學交棒論壇接力賽,就是青壯輩作家文人對於《文訊》的實質支持。封德屏說,這幾個活動,讓她感受到文壇的熱情,大家其實都關心文學環境,也把《文訊》的去留當成一個重要事件,讓她分外感動,「走過一路風雨,《文訊》對台灣文學的熱情與理想不會改變。」

《文訊》發起的「世代文青論壇接力賽」活動,昨晚也在紀州庵熱烈展開,第一場主持人汪其楣果然發揮導演本性,10位接棒上台演講的作家包括席慕蓉、羅文嘉等,不分黨派,不分性別,大家都陳述文學對於社會環境的重要性,對於《文訊》的支持,現場還有接力棒跟肥皂箱,「作家們個個是強棒。」邀百位老中青三代知名作家與文化界人士共襄盛舉,精彩可期。

有趣的是,「世代文青論壇接力賽」消息一曝光,各場報名人次反應熱烈,也讓封德屏內心更加堅定,「文學不死,《文訊》會繼續努力。」《文訊》雜誌封面特展自即日起一直到7月28日。世代文青論壇則從即日起到7月14日,地點都在台北紀州庵。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