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搶救藏品大作戰 台博展成果
前輩雕塑家丘雲 台灣原住民群像鑄銅現身

2006/05/16 06: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國家典藏品存放在庫房裡,一般人通常不會知道「它們」有沒有被好好地對待,尤其當研究人員對文物與藝術品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時,藝術品難保落難的命運。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館)就有一批前輩雕塑名家丘雲的作品,一度被廢置一旁,還好,後來經搶修並鑄銅保存下來。

「我剛到台博館上班時,就發現庫房裡有一些石膏像殘破不堪,原以為是配合布展的道具,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丘雲教授的作品。」台博館館長蕭宗煌溯及這批雕像修復的背景表示,由於之前擔任高美館館長期間,對台灣當代藝術多所涉略,也很清楚這批雕像的價值,於是展開了搶救藝術品大作戰。

台博館於去年爭取到大約600萬經費之後,隨即展開丘雲的20件「台灣原住民群像」雕塑作品修復工作。「這批作品是丘雲教授在民國50至51年間,應台博館邀請製作的等身大石膏群像。」蕭宗煌指出,原是為了做為常設展示室的陳列,當時中研院士陳奇祿是該館陳列部主任,他提供了很多相關研究資料與修正意見,所以,就原住民文化的呈現來看,這批雕塑品比如今很多原住民文物更符合原始面貌。

在台灣前輩雕塑家當中,楊英風是當代雕塑的代表,丘雲則是寫實雕塑的先河,他對現代造型藝術的推動或雕塑理論與技法的傳承都有很大的貢獻,他的作品向來以人物細膩優雅、沉穩內斂著稱,講究傳統寫實與基礎工夫紮實的培養,他所作的「台灣原住民群像」,詳實塑造10族男女雕像共20座,個個栩栩如生。

由於全都是石膏製成,保存不易,20座雕像多破損,由丘雲的學生王秀杞等人負責修復,但其中有一件破損特別嚴重,年已95歲的丘雲親自修復,一步步回復它的原狀,所有雕塑品修復完成後,再進一步翻鑄成銅像。

至於修復完成的石膏像則暫時寄存在國美館,日後將辦理資產移轉,正式成完國美館的典藏品。台博館也自即日起至6月4日展出修復及鑄銅成果,展期結束後,這批銅像將置放於地下樓長廊,成為常設展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