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今天吃西餐外一章

2014/10/15 06:00

圖◎吳怡欣

◎宇文正 圖◎吳怡欣

暮春時與幾位作家結伴去花蓮參加筆會與馬來作家交流活動。那是週五,我們搭太魯閣號火車。同行作家問我,「還做便當嗎?」

「當然啊!」

「說說看,今天的便當是什麼?」

「噢,今天,我給他帶了椒鹽牛小排、蒜炒綠白花椰、荷包蛋,烤馬鈴薯。」

「便當還可以帶這種東西?」

「當然可以啊!」

「吃太好了!」

便當也可以帶西餐!我自己是中國胃,但這一代孩子愛西餐,有時候,就換換口味,總不能天天紅燒魚、家常豆腐吧!

其實西餐比中國菜簡單,比如椒鹽牛小排。牛小排切小塊,先用蛋白、少許醬油、太白粉醃幾分鐘,入熱油大火炸一下迅速撈出來,小火爆香大把蔥屑、蒜末,倒回牛小排,撒鹽、黑胡椒快炒即成。這有點像鐵板燒的做法,蒸過當然比不上現吃,但也還不致太糟。重點是可以轉換打開便當蓋的視覺和心情,西餐對於孩子來說,經常是帶著歡樂童年記憶的。我們的上一代,念念不忘的是滷肉飯,我這一代,如我自己常懷念的是媽媽的竹筍粥、爸爸的大滷麵,而這一代孩子,記憶裡的西餐流溢著寵愛,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

於是我尋找更多看起來像西餐的菜。白醬圓鱈,蒸熟的馬鈴薯和鮮奶拌勻做成白醬,綠花椰汆燙,用橄欖油把圓鱈兩面煎至微酥盛起,放入洋蔥、蘑菇炒香,再放回圓鱈,加入高湯淹過食材,煮滾後加入綠花椰,小火燒一下,最後倒入白醬煮勻,撒上黑胡椒。

黑胡椒豬肋排。豬肋排切小段先用米酒、醬油、蠔油、蔥薑末、黑胡椒醃浸二十分鐘,放入電鍋,旁邊擺一些配菜,紅蘿蔔、馬鈴薯、玉米筍、四季豆、蘑菇等等,只要耐蒸的都可以放在肋排旁邊,外鍋兩杯水跳起即熟。這一道頗適合便當,不怕重複蒸。

還有義大利麵。詩人陳育虹教我的做法,絞肉炒熟,放進切塊大番茄、香菜,中小火炒到番茄軟爛了,倒入市售的茄汁義大利麵醬煮勻,再拌通心麵即成。還可以另做些肉丸子,或是炒些蝦仁、干貝、花枝拌在一起(不放絞肉),就是茄汁海鮮義大利麵了。

也做白酒海鮮義大利麵。用橄欖油把蒜末、洋蔥末炒到金黃,加白酒、一點麵湯、蛤蜊加蓋燜煮,等蛤蜊開殼了,先撈出來,再加一匙橄欖油,然後放入煮熟的通心麵、其他海鮮拌煮至熟,放回蛤蜊,撒些香料──九層塔或是羅勒、黑胡椒。坦白說,這時候我常喜歡亂加,架子上,迷迭香啦,檸檬香草啦,每次換一種,胡亂撒一點,老外吃的東西,特色不就在這些香料的瓶瓶罐罐?我記得在德國那段時間,常常陪哥哥嫂嫂去買麵包,我起初不知道他們在挑什麼:那些麵包看起來都長得一模一樣啊!圓形、硬硬的,很有嚼勁的樣子(在台灣,那就叫做「德國麵包」),卻分成那麼多種類──相異只在上面撒了什麼香料而已!

鹽呢?我在煮麵時就加在麵湯裡了,同時也加一勺橄欖油同煮,約煮十分鐘,不要煮得太軟爛。噢,至於麵,我買了各式各樣的通心麵,條狀的,蝴蝶結的,貝殼的,圓柱形的……最好小孩打開便當,每次形狀都不一樣啊!

馬鈴薯

「我同學看到我帶馬鈴薯,嘖嘖稱奇!」

「為什麼?馬鈴薯很奇怪嗎?」

「因為很少人拿它當主食啊!」

「德國的主食就是馬鈴薯。」

待在德國的那段時間,常跟著哥哥嫂嫂逛超市,那時讓我「嘖嘖稱奇」的是,那裡的米是包成一小包一小包販售,多小呢?就差不多一個馬鈴薯大小;至於馬鈴薯,則在角落一大袋一大袋堆成一座小山。

馬鈴薯是主食,可以整顆烤,可以削成條狀油炸(french fries),削成絲煎成餅狀(hash brown),炒馬鈴薯塊,還可以搗成泥──在大學餐廳吃自助餐時最常見到的,上頭澆點肉汁,當年我實在吃不慣,現在卻懷念。

馬鈴薯其實是世界第三大糧食作物(次於小麥、玉米),偶爾拿來當主食帶飯,不奇怪啊!主要是兒子真的喜歡吃馬鈴薯,我有時去Costco一買就是一大袋,週末做做西餐,剩下來一定得在它們發芽之前處理掉,用來做菜太慢了,烤了做主食吃,才不暴殄天物。我是不炸薯條的,用錫箔紙包起來丟進烤箱二百四十度烤一小時,整個烤鬆軟了,挖出來代替白飯,孩子吃得高興,但是同學們覺得他的便當很稀奇。

爸爸不講馬鈴薯,都說「洋山芋」,雖然芋頭是天南星科,馬鈴薯是茄科,不過兩者都吃塊莖部分,把馬鈴薯當成外來的山芋,倒不奇怪。我最稀奇的是,在國外念書時才知道大陸同學們管馬鈴薯叫「土豆」。土豆是咱們的花生啊,個頭差太多了吧?印象裡凡叫做「豆」的,都是圓圓小小顆粒狀的東西。

那回我們一大群留學生聚餐,把隔壁大陸同學也叫過來。我在廚房裡忙進忙出,隔壁的天才跳級生橫空跟在身邊幫忙,他說:「我們大陸學生聚餐,都是男生掌廚,女孩子聊天,玩耍,高興的時候過來指指點點!」我笑說:「你是上海人啊!」上海男人寵女人看來不假。該派給橫空什麼活呢?我把燙熟去皮的馬鈴薯、雞蛋丁拿給他搗泥拌沙拉,他說:「啊,怎麼知道我最喜歡吃土豆沙拉!」我四下張望:「哪裡有土豆?」

馬鈴薯會發芽真是件麻煩事,因此只要買了一袋馬鈴薯,那禮拜一定絞盡腦汁讓馬鈴薯頻頻上場。它可以跑跑龍套,比方用來燉肉、紅燒牛腩、咖哩雞、十錦燉蔬菜等等。它也可以獨當一面。焗烤不錯,我還常做五香滷馬鈴薯,非常簡單,去皮切大塊,切點紅蘿蔔配色,汆燙一下,然後爆香青蔥,把馬鈴薯、紅蘿蔔丟進鍋裡,加一大匙五香粉、一大匙醬油、少許鹽、白胡椒粉,水淹過作料,中小火滷十五分鐘即成。

食譜上學來一道味噌馬鈴薯。先調製味噌醬汁:味噌、糖、米酒、醬油、辣椒醬炒勻(我不寫分量是因為口味偏甜、偏鹹或偏辣,非常主觀);馬鈴薯去皮切圓片,另起鍋以橄欖油煎至兩面金黃,加四分之三杯鮮奶小火煮,快收汁時加入味噌醬汁炒勻,很下飯。

還有一道我從網路上找靈感、自己改良的咖哩馬鈴薯。馬鈴薯切厚片,玉米筍對半橫剖,四季豆去兩端、去筋後切成二點五公分短條。奶油一大匙、橄欖油三大匙入煎鍋加熱後,放入幾根糯米辣椒、幾瓣大蒜、咖哩粉三大匙,拌炒一下,把馬鈴薯片加入鍋中,少許鹽調味,讓馬鈴薯裹上奶油、香料;再放入四季豆、玉米筍,蓋上鍋蓋,改用中火煨,中間不時攪拌以免粘鍋,約十五分鐘馬鈴薯熟透,接近微焦是最好。這一道吃起來,有印度風呢!

我還在尋找更多的馬鈴薯做法,因為它太會發芽啦。網路上有一種說法,將馬鈴薯與蘋果擺在一起,放在蔭涼的地方保存,由於蘋果會釋放一種使其他蔬果老化的乙烯氣體,可以抑制馬鈴薯發芽。我真的做實驗,找來幾顆蘋果丟進那袋馬鈴薯中,訓練它們好好相處。結果是,大家都一起老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