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店輓歌.下

2006/08/23 06:00

文.圖片提供◎鍾芳玲

「凱普樂」書店奇蹟復活

一位從高中時代就常逛凱普樂的年輕顧客,一發現凱普樂關門後,立刻闢了「拯救凱普樂」的網站(savekeplers.com),呼籲大家想辦法救凱普樂,這個網站一星期內就有兩萬人次瀏覽,有些遷居到外地的網友來信追念他們與書店的關係,有些人則表示,如果書店重新開張,願意當無酬志工。就在同時,一位矽谷高科技公司的創辦人丹紐.曼德茲(Daniel Mendez)與幾位事業有成的愛書人積極地與克拉克聯絡,表示願意投資書店並希望能商討出一個經營模式,讓書店能起死回生。家住凱普樂附近的曼德茲和妻子、女兒都是書店常客,為了社區的福祉、為了不忍見他們心愛的地方就此消失,因此決定插手管這件事。日後他向媒體表示,就經濟效益面來看,投資書店是極為不智之舉,他事先已向所有的金主言明,不要有心存獲利、甚至把本錢撈回來的念頭。

曼德茲於是結合了各行各業(法律、財經、行銷、公關等)精英,免費替書店與房東交涉一個有利的新租約、向出版社爭取通融,最終又找到二十三位股東,集資超過五十多萬美元,同時成立董事會,對書店的經營與行銷提出規畫與建議,但由克拉克擔任會長,也保有最大的股份。此外,他們也設計了義工制與會員制,前者是出力,由志願者貢獻他們的時間,分擔書店的一些工作;後者是出錢,贊助者可以捐獻二十美元到二千五百美元不等的年費,成為七個不同等級的會員,每級的會員都可享有不同優惠。

在繁複又迅速的運作下,凱普樂死去四十天後,竟然神奇地復活了!我在去年10月8日那天,特別趕到書店前的廣場,和數百名來客參加了重新開幕的儀式。

克拉克激動地答謝眾人的襄助,並且誓言引領書店走向另一個五十年。近午時分,書店大門再度開啟,蜂湧而入的顧客,人人手上抱著一堆書,在櫃檯前排隊,我從未見過書店有這麼多人等著結帳。慶幸失而復得的民眾顯然要用實際的消費來表達他們對書店的支持。單單是第一天,就已經有近四百人登記當義工、六百多人買了會員卡。

凱普樂式的奇蹟並不容易複製,畢竟不是所有書店都有豐厚的歷史背景、所座落的社區,也不是都像矽谷般擁有如此多經濟富裕、素質頗高的居民;此外,書店雖然存活了下來,是否能夠就此永續長存?當媒體不再聚焦報導,社區的居民是否又會變得冷漠、健忘?這種前所未聞的經營形態是否會讓書店喪失自主性與獨特性?曾有人對寇帝的店主安迪建言,仿照凱普樂模式讓電報街的寇帝旗艦店存活,他卻不願讓外力介入書店,理由想必還是在於對書店營運自主性的考量。

過去一年舊金山灣區最重要的書店大事,除了凱普樂死後復生與電報街寇帝總店的告別式外,當屬另一家同受好評的知名書店「一個潔淨明亮的書地」( AClean Well-Lighted Place for Books;以下簡稱ACWLP),也選在七月份結束營業。ACWLP位於舊金山市政區的歌劇廣場上,其冗長而別緻的名字,取自於海明威一篇氣氛頗佳的小小說〈一個潔淨明亮的地方〉(A Clean Well-LightedPlace),主要創辦人尼爾.索弗門(Neal Sofman)開店前曾在凱普樂書店任職數年,可以想見這是一家頗有質感的書店。這家有三十一年歷史的書店,從1982年就在這個據點營業,每年至少有兩百五十場的新書發表會在此進行,我就是在此參與彼得.梅爾(Peter Mayle,以《山居歲月》一書成名的作者)的新書發表會,我也是在此見到幾百位大排長龍的讀者,等了幾小時,就為了讓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在她的傳記上簽名。如此活躍的書店,一樣難逃關門的厄運。

獨立書店大量萎縮

舊金山灣區一直是全美獨立書店最繁榮、最密集的地區,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在這裡長期寄居的主因。但這幾年灣區的書店日益減少,單單過去六、七年關閉的,至少就有印刷機書店(Printer's Inc.)、凱若書店(Carroll's Books)、曼陀羅書店(Mandrake Bookshop)、西風書店(West Wind Books)、熊媽媽女性書店(Mama Bears Women'sBooks tore)、香巴哈拉書店(Shambhala Booksellers)、雀爾喜書店(Chelsea Books)、邁可.古德古書店(Michael Good Books)、傑弗瑞. 湯姆斯古書店(Jeffery Thomas Fine & Rare Books)、瓦倫希亞書店(Valencia Books)等……這個名單我還可以繼續列下去。沒錯,是有幾家店因主人退休而歇業,也確有零星幾家書店成立,但是開的家數遠遠少於關的家數。這個普遍現象反映在數字上,據統計,美國十多年前曾經有高達七千家的獨立書店,而今卻僅剩約兩千五百家。

何以獨立書店逐漸萎縮、營業額江河日下?答案其實既多又複雜,超級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固然是威脅,但是當一些超級市場、藥房紛紛販售起雜誌、平裝本書,連Costco、Wal-Mart、 Target這些大賣場都跟著傾銷廉價書時,你就可以知道小資本的獨立書店處境有多險惡、生存有多艱難。其他還有些個別因素,例如ACWLP把周遭停車不便列為元兇之一;安迪也歸諸於電報街的治安日趨惡劣,遏阻了上門的顧客。當然,我們不要忘了,多元媒體與網路的發達,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更進一步削弱了讀書、買書的興趣與能力,這很可能才是問題最根本的關鍵。

告別黃金年代

書店經營者在這波洪流中,有些棄守,有些則自我調整。安迪放棄寇帝總店、固守兩家新店;ACWLP的創辦人尼爾離開市中心,到一個家庭取向的社區WestPortal,另開一間只有原店一半大的小書店,雇用精簡的人事;克拉克接受外力贊助,繼續在原地打拚。可喜的是,多數經營者並不怨天尤人,他們還是企圖描繪出另一番書店風景,只不過在這個媚俗當道的時代,連安迪都不得不承認,他發現寇帝販賣愈來愈多媒體炒作的暢銷書,愈來愈少多樣化的書類。

像我這種對書店一往情深的人,最感傷的莫過於得知一家書店的消逝,尤其是親眼目睹關閉的景況,更是情何以堪!書店起起落落,一如生老病死般不可免。

我真正哀悼的,倒不是個別書店的興亡,而是整體書店與閱讀文化的變遷。做為一個長期的書店觀察者,我從不認為獨立書店會就此絕跡,只不過,我隱隱感到,美國獨立書店的黃金年代已經結束了。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