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冷時光》探討後自然狀態

2015/10/12 06:00

蔡芷芬希望觀眾帶著個人經驗閱讀《冷時光》,對展品有自己的詮釋。(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我在混合這些元素的時候,嘗試讓它具有開放性,就是不要封閉作品的意義,觀眾可以有比較多的想像。」

蔡芷芬個展《冷時光》是一場詩意的展覽,展出她去年在芬蘭駐村期間3件左品,以及回國後融合當時所見所感的十餘件創作,展覽現場沒有太多文字說明,她說,展場像地景,希望觀眾帶著自己的經驗來閱讀、走動,感覺其中的氣味和溫度。

《冷時光》想探討「後自然狀態」,多數作品完成於蔡芷芬回國後一年,她刻意並置一些熱帶與寒帶、人造與天然的元素,像山蘇、竹子、水芙蓉等熱帶植物,和白色、結晶體等來自寒帶的概念。她認為,人類不太可能再回到1、200年前的浪漫田園年代,這個時代充滿人造的,解構過再建構的自然,就像《冷時光》場域裡呈現的。

不同過去最為人知的原木雕塑創作,《冷時光》以影像、裝置為主,蔡芷芬表示,展覽主題仍是她關心的環境與自然,只是「透過不同的手法或策略」去討論,「對我來講其實沒有差別。」

《冷時光》即日起至25日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展出,詳見http://www.artistvillage.org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