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有別於前作《新兵生活教練》中角色專注在敏感心思上的重複性,吳佳駿(1995-)以新的寫作策略,瞄準新世代的人際關係變化,表現不同人在青黃不接的年紀,找尋自己形狀的曲線路徑。八篇小說日式感濃厚,有發生在京都,男女之間的宛如由絲的情誼、有九州的一群仍保有學生氣息的新鮮人,介於成熟與純真之間,以狂言、能劇及翻譯工作,探討語言溝通之有效與無效。其不拘於一格的企圖,展現在諸篇小說技藝、聲腔、情節的打磨之中,其筆下的青春期少女非常立體,原以為展現的是一派天真,但下一秒夾藏在對話中的尖刻,瞬間展現骨子裡的世故。儘管小說單獨成立,卻實寫浮世之中人際關係的幽微與細膩。
吳佳駿受訪時表示,前作中的角色在面對生命轉變時,因為人設較為敏感,使之能達成文學上的「痛化」、「情緒具象化」,是過去他投稿文學獎常用的手段。「因為那可以避開很容易犯錯的時代、哲學甚至情節上的難題,而回到一種散文式『也是有這樣人啊』的獵奇手法。」《像螺旋一樣》改換書寫策略,「讓角色保持一定的非感性,離作者自我詮釋故事的可能遠一點,所以讀起來相對較輕鬆。我想表現出多種人在面對年輕時的特別經驗時,如何安穩又無意識地擺在自己的生活裡,人生的悲劇往往在於:過去的自己對生活了解得並不夠通透。雖然我處理的不是那麼複雜的人生,但我自認在書寫第一本書時,對『生活』了解得並不多。」
除了故事背景之外,各篇也藏著日本私小說的情感挖掘、無賴式的嘲諷畫外音、青春物語的純愛情懷、甚至有著奇幻與幽默感。在純文學的結構之中,社群媒體的用語靈活妥貼,企探端正的薄膜,亦多了一種網路與論壇世代的反思。同時,他筆下的青春期少女非常靈活且立體,原以為展現的是一派天真,但下一秒夾藏在對話中的尖刻,瞬間展現骨子裡的世故,也足堪玩味。
吳佳駿點出,「長大後發生的童話故事」是他小說中的核心信仰,「我還沒辦法寫出只有純粹惡意的角色,對我來說這樣的人物也有點不可愛,可能還需要時間練習。但回到男女之間,一個已經完成、有故事的人物型態更為討喜,譬如,老成的男人會帶出生命的停滯感及其絕望,而年輕男人給他們荷爾蒙發作直直撞的不夠放進短篇或中篇的尺幅中,所以同一篇故事只有老與少的男人組合就顯得too heavy;女性在我的寫作中,較能承擔那個『游擊精靈』的定位——靈動性高、不用給她過於複雜的動力、而是透過讀者相信少女本身的對情感的真摯和對事物的敏感來建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