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史博館長:大家說史博館是中華文化,那是大誤會

2020/10/05 08: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文化部長李永得近日提到,國立歷史博物館將出版一本《台灣美術史辭典1.0》,對於重建台灣美術史將有很正面的助益。

但,這不是國立台灣美術館該做的事嗎?

對此,史博館長廖新田表示,前任部長鄭麗君提出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時,史博館便提出撰寫《台灣美術史辭典1.0》計畫,「因為這是台灣美術學的基礎,戰後台灣第一本美術史辭典。」

至於史博館為什麼要做台灣美術史辭典?廖新田引述藝術家李奇茂生前說的,「沒有史博館就沒有台灣現代美術」,但緣由必須回溯史博館的創建背景與歷史沿革。

廖新田說,大家說史博館是中華文化,那是大誤會,「我們原來的建築不是現在的綠瓦紅牆,而是日本式的迎賓樓,不過從1960到1971年慢慢改換成為綠瓦紅牆的中國式建築,到後來在中國式的歷史建築運作,這是一個歷史的變化,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史博館屬於中國文化,錯!我們就是紮紮實實made in taiwan台灣的產物。」

國立歷史博物館1955年成立,原來名字叫做「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1957年正式更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但是它之後的30年都是文物美術的運作,所以,它被蔣介石總統改了名字,但是它運作的方向是用藝術文物來呈現國家歷史。」廖新田不諱言,這樣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確實運作得很像國家美術館。

史博館建立之初,就被賦予國家畫廊的功能。(翻攝自史博館官網)

廖新田也提到,國美館是1987年成立,與史博館差了30餘年,北美館1983年開館,也與史博館差了28年,這相差的30年間,台灣藝術家都在史博館展覽,「這是為什麼我們做得很像國美館,因為當初沒有國美館」,但廖新田不否認,有國美館之後,史博館的定位確實變得有點尷尬。「因此,史博館在閉館整建期間,最大的軟體政策目標,就是重新定位國立歷史博物館,在未來台灣整個美術館生態改變的趨勢裡,國立歷史博物館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盤點史博館收藏,有個重大發現,我們的文物收藏中國來的占50%,但是我們的美術收藏,台灣在地的已經占60%,換句話說,大家都以為我們收藏河南博物館的東西,但其實它占我們收藏不到2%。因此,未來我們的常設展也會改變,重新開幕時,常設展要叫寶島長春廳,未來要用收藏藝術文物的展品去展現台灣這塊土地發展的歷史。」廖新田說,「國美館還沒有出生之前,史博館不做誰來做?等到國美館出生了、茁壯了,我們就退居幕後,去做我們能夠做的,弭補國內藝術生態的不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