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坪林實中師生製作「家戶的河川故事」布簾 為坪林文史留下藝文紀錄

2022/06/25 11:40

坪林實國學生「家戶的河川故事」成果發表會,由學生輪流分享精采的河川故事布簾。(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坪林實驗國中7年級學生日前在北勢溪畔辦理「家戶的河川故事」成果發表會,由6組學生輪流分享精彩的河川故事布簾,從一條溪開始述說坪林的生活故事,還原幾十年前北勢溪畔居民們的喜怒哀樂及種種生活經歷,坪林實中校長歐志華表示,課程活動結合在地文史、田野調查和「型糊染」創作藝術,將採訪的故事元素繪製在布簾上,與社區父老一同完成一幅幅佈滿河川意象與動人故事的作品。

文史團體「坪林故事採集」創辦人陳科廷說,學生從過程中學會克服困難,來回蒐集資料,集思廣益、發揮創意構思布簾的主題,還要團隊合作逐步將故事中實體的物件或是象徵的意涵設計成圖案,像是滑溜的石頭、洗衣棒與衣物、收穫滿滿的蟹籠、結穗的稻米與漂流的花生。

「家戶的河川故事」課程活動結合在地文史、田野調查和「型糊染」創作藝術。(記者翁聿煌攝)

布簾創作採用「型糊染」方式,學生必須進行刻版,但刻版並不全然是直接切割圖案,還要考慮到簍空的圖案面積會不會太大、支撐不足、或是把內包的圖案一起割除,因此要適度將圖案線條截短、或改以小圖案拼接,這個部分考驗學生的幾何邏輯與空間概念。

歐志華說,最後完成的6幅作品有探討生活中多功能水流的〈阿嬤與河水〉、〈梅花與衣裳〉,這兩幅述說以前阿嬤在河邊用雙手洗衣服、為家人付出自己的青春,以及翡翠水庫興建前還能養豬的過去,也有到北勢溪搶水的驚險歷程;〈流住花生〉分享一對兄妹在北勢溪撈魚、用石頭玩扮家家酒、泡腳玩耍的童年回憶,其中搶救拿去溪裡清洗的花生、結果卻整籃順流而下的糗事更令人印象深刻。

布簾創作採用「型糊染」方式,學生必須進行刻版,考驗學生的幾何邏輯與空間概念。(記者翁聿煌攝)

此外還有提醒注意河川安全的〈遠方是毛蟹、只因要下蛋;兒子會滑倒、只因沒穿襪〉與〈生命的河流〉,和總結過往與現今河流生活變化的作品〈時光之流〉,希望大家都能節約用水、愛護著這條與伴隨大家成長的溪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