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杯底不可飼金魚〉 見證白恐時期文化人的無奈

2022/08/18 12:38

戲劇學者邱坤良2006年著《漂流萬里/陳大禹傳記》提到,「陳大禹的一生就是一齣悲劇,在時代的迷霧裡,他的臉譜乍看多采多姿,仔細一看卻茫茫無神,讓人看不清楚。回首前塵,在台灣的兩、三年,也許是他70年人生最光彩的時刻。」(博客來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關於〈杯底不可飼金魚〉真正作詞人是陳大禹,早在10年前,文史專家莊永明(1942~2020)出版《台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一書時就已揭露,這首被視為勸酒用的台灣歌謠,不只作詞者為逃避白色恐怖而隱其名,就連歌曲本身也蘊藏著詞曲創作者對族群融合的期許。

當年莊永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很多人都把〈杯底不可飼金魚〉當成飲酒歌,其實歌詞談的是國民政府遷台時的族群問題,「作曲家呂泉生眼見省籍分裂的衝突一再發生,透過歌曲呼籲大家揚棄省籍歧見,歌詞中『好漢剖腹來相見』、『朋友弟兄無議論』就是希望不論先來後到,都是手足兄弟、必須肝膽相照。莊永明也首度揭露這首歌的作詞者『田舍翁』或『居然』,其實就是早期台灣劇作家陳大禹,當時陳大禹因逃避白色恐怖而避居廈門,呂泉生為保護他而隱其名。」(自由時報2012/03/13報導)

音樂課本主編劉美蓮多年來也多次提到此事,她說,2019年她辦228音樂會時,曾請北市國洽漳州陳大禹家屬。5天前,劉美蓮再次於臉書提到潘啟明留言,「和我同輩的音樂人幾乎都知道〈杯底不可飼金魚〉是呂泉生的傑作,早年看到的詞譜標示〈居然作詞/呂泉生作曲〉,呂泉生默認「居然」是其筆名之一,後來,樂譜、卡帶也變成〈呂泉生〉作品……2011年底,莊永明在《台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敘述他發現1949年呂泉生音樂會,首次發表〈杯底不可飼金魚〉的節目單寫著〈陳大禹作詞/呂泉生作曲〉,猶豫是否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時,獲王昶雄鼓勵,撥電話到美國,呂老告訴他:陳大禹是劇作家也是同事,在228之後,陳大禹先提議要寫這首弭平傷痕的歌,後因《香蕉香》劇作涉及白色恐怖而跑回大陸去……」。

潘啟明的留言最後提到,「僅盼臉友幫忙轉知所認識的聲樂家們,日後節目單及CD,煩請標示〈陳大禹作詞/呂泉生作曲〉,陳大禹在福建漳州的三位子女當必感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