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歷時十二年整修 法國國家圖書館重新開放

2022/09/15 20:28

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塞留館址歷時十二年整修,法國總理 Elisabeth Borne(圖中央)與重要官員在正式重新開幕前率先拜訪。(法新社)

黃秉睿/綜合外電報導〕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縮寫為BnF)的前身為查理五世於1368年所設立的國王圖書館,經歷數百年的擴建與增設後,上千萬件的館藏文獻主要收藏於首都巴黎的四個館址:密特朗(Site de Tolbiac)、黎塞留(Site Richelieu)、阿斯納(Site de l'Arsenal)以及歌劇院(Bibliothèque-musée de l'Opéra)。其中,黎塞留館址位於巴黎市中心,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超過四百年的歷史使建築、設備老舊且不符現代使用,因此自2011年開始展開兩期整修工程。第一期於2016年完成、第二期則從2017年進行至今,工程期間經歷三位總統、歷時12年,共耗費2.61億歐元。

法國時間週二(13日),現任總理 Elisabeth Borne 偕同文化部長 Rima Abdul-Malak、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長 Sylvie Retailleau 造訪剛完成整修的黎塞留館址。「傳播、分享、去劃分,這是黎塞留計畫的意義,也是我們對於書籍與文化的願景。」總理於當日進行演講時如此表示,在改建後黎塞留館址將使得大眾更易於親近館藏中的珍貴歷史文化,「遭逢變化與危機時,選擇退縮似乎很吸引人、讓人安心,甚至有人在鼓勵我們這樣做。然而,相反地,我相信屬於對話、交換以及共同建設的時代已然來臨。」

黎塞留館址的整修計畫由 Bruno Gaudin 的建築團隊所負責,主要面臨的挑戰在於圖書館久遠歷史所經歷的各時期建築師留下的複雜結構,在此前提上要完成整修工程的目的(使大眾易於使用、更好地保存文物與文獻)可謂相當困難。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塞留館址將於本週末(17、18日,歐洲文化遺產日最後兩日)重新開幕。

法國總理 Elisabeth Borne 於黎塞留館址發表演說,深信文化與溝通在當代的意義與力量。(法新社)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