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開腦險斷音樂路 劉博健生涯轉彎獲國際作曲大獎

2023/05/03 07:45

八橋音樂節(Acht Brucken)臉書宣告今年作曲比賽得獎名單,劉博健(左)獲首獎。(cJorn Neumann,摘自Acht Brucken臉書)

〔記者凌美雪/台北-德國連線報導〕每年5月在德國科隆舉辦的八橋音樂節(Acht Brücken),於4月30日選出今年作曲大賽前3名,旅德台灣新生代作曲家劉博健以大室內樂作品《在無人的房間》奪首獎。劉博健接受本報線上專訪,意外透露原來他在18歲時,曾因腦部手術差點中斷音樂之路,但生涯轉了一個大彎後,發現自己在作曲方面的天分,尤其近幾年,他除為許多國內外樂團創作新曲,也屢獲大獎。

劉博健出生於高雄,大學時在家人期待下主修財經,但因從小喜愛音樂,也有修音樂系的課,並學習小號。沒想到18歲時發現腦裡長了東西,開刀後無法再順利吹奏樂器,有老師建議他嘗試作曲。他第一次寫了一百多個小節的曲子,結果老師一看,認為程度不輸主修作曲4年的學生,就鼓勵他直接報考音樂系碩士。就這樣,劉博健進入交通大學音樂所,碩士畢業後,於2017年進入德國埃森福克旺大學主修作曲,現旅居德國作為自由創作者。

旅德青年作曲家劉博健勇闖歐洲樂壇屢獲大獎。(翻攝自劉博健臉書)

劉博健在求學期間作品就屢獲大獎,包括2016年獲國台交「青年音樂創作競賽」首獎,並代表台灣參加2016亞洲作曲聯盟青年作曲比賽,也獲首獎;2022年獲得德國埃森地區的福克旺獎(Folkwang Preis)新銳作曲家獎,取得進入歐洲樂壇成為職業作曲家的敲門磚;今年再獲科隆八橋音樂節作曲大賽首獎。

始辦於2011年的八橋音樂節,為期兩週的活動,在全市各種大小音樂廳有各種不同形式的音樂會,規模頗為盛大,同時在音樂節正式登場前舉辦國際性的作曲比賽,今年報名作品就超過百件,主辦單位先於初複審選出3件入圍作品,並於4月30日交由樂團現場演出後定出排名,劉博健即以大室內樂作品《在無人的房間》奪首獎。

劉博健說,《在無人的房間》(In einem verlassenen Zimmer)是他第2次獲國藝會補助的創作計畫,今年剛結案,是一首九重奏作品,包括長笛、單簧管、小號、打擊、鋼琴、古典吉他、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劉博健提到這首曲子的創作動機,因常常在專注投入創作時,會日以繼夜待在房間中鮮少移動,只見窗外光線透過樹影進入房間內與自己的身影游移交疊,讓他聯想到閒置房間的寂寥,卻格外富有詩意。他以現代音樂創作,透過即時的音色與殘響創造出一種第三空間,來融合出新的音樂色彩。使房間成為這首曲子的編制,因為時間流轉,房間中的影子產生不同的組合,如同樂曲中的殘響,讓人聽見早晨的太陽、午後的樹陰與晚上的月光。

劉博健(右起)2019年受客委會及NSO委託創作,演出前特別返台參與記者會,與知名小提琴家陳銳、指揮張宇安及另一位作曲家余忠元合影。(資料照,記者凌美雪攝)

劉博健這幾年也陸續接受國內外各種樂團的委託創作,如2019年受客委會委託創作《曼聲長引》,由NSO國家交響樂團世界首演;2020年德國埃森現代音樂節委託創作室內樂作品與電子音樂《乩童》等。劉博健說,這次獲八橋音樂節首獎,對他來說,最開心的就是拿到明後年的委託創作,可持續透過這個國際音樂場域與歐洲樂壇互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