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學者爭取東勢社會館尖塔等3處納入史蹟 中市文資處:社會館不符登錄基準

2024/06/16 17:07

學者申請將東勢社會館尖塔納入台中市史蹟保存;台中市文資處表示,之前已會勘過不符合史蹟等登錄基準,除非有新事證,否則不會再審查。(民眾提供)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台中市東勢區社會館尖塔、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萬人塚第一次埋葬處,有多位學者認為可凸顯台灣近代史中東勢客家莊重要地位,爭取納入台中市史蹟;台中市文化資產處長李智富表示,東勢社會館之前已有人提報文資,經查委員會勘認為不符古蹟指定或歷史建築登錄基準,未予列冊追蹤,除非有新事證,否則原則上不會再重啓審查。

在東勢區從事田野調查的學者表示,東勢社會館尖塔興建於1937年,已有97年歷史,建物仍可看到當時十三溝的工法,以及牆面用大甲溪鵝卵石當作建材,東勢人稱呼這座尖塔為中山塔,尖塔旁邊是日治時代的東勢公會堂,國民政府之後稱為中山堂,現為台中市老人福利服務中心。保存尖塔,可以同時保存東勢社會館的歷史遺蹟,同時保留中山堂等歷史記憶。

學者申請將位於東勢區的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納入史蹟保存。(民眾提供)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碑文中說明日本國理番陣亡,加上日本軍染病過世,總共陣亡288人,埋葬於此,碑文日期是大正十四年十月(民國十四年),也就是距今有99年歷史。在921 地震後,曾經有修復過。 這是見證日本在東勢理番的歷史,東勢經歷過921地震後,本街全毀,但是紀念碑仍保持完整,彌足珍貴。

此外,1910年日本政府在豐勢路興建台車軌道,挖出大量骨骸,1911年就地興建萬善祠。1925年紀念碑完工、1926年東勢公會堂落成、1937年東勢社會館和尖塔落成,附近的萬善祠不宜在原處,萬人骨骸因此於1926年遷移至1公里外的本街保安祠。

在地學者轉述指出,根據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柯志明調查,萬人塚實為林爽文事件死亡的七千多人,新社台地原閩籍居民三千多人全數屠殺,戴潮春事件死亡兩千人,加上白旗軍陣亡者,加起來約有一萬多人,這裡是台灣清朝林爽文事件罹難者屍骨放置的第一現場。學者陳玉峰於2000年曾調查,萬人骨骸在1926年從塔下方的墓地轉移到本街延平里保安祠時,當時夜深人靜,牛車載運,牛鈴聲聲響,本街戶戶大門緊閉,當地耆老印象深刻。

對於學者申請將東勢區社會館尖塔、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萬人塚第一次埋葬處等三處納入史蹟,台中市文資處長李智富表示,東勢社會館之前有人提報文資,經委員現勘認為社會館不符古蹟指定或歷史建築登錄基準,未予列冊追蹤,除非有新事證,原則上不會再重啓審查;至於另二處若接獲提報,將會請委員前往勘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