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日本人來自台灣? 穿越黑潮揭密

2017/03/06 06:00

日本學者海部陽介來台執行「穿越黑潮」計畫,探究日本民族的源頭是否來自台灣。(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日本人可能來自台灣?日本人當初可能是台灣長濱文化的史前人類從台灣順著黑潮、搭乘竹筏先到與那國島,再到宮浦島,最後再跨越220公里到沖繩群島?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協力,展開「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台灣沖繩航海探索計畫」,探索舊石器時代的台灣史前人類,是否可能藉由黑潮、勇渡至日本,屆時試航我國公視與日本NHK將全程轉播。

跨越黑潮計畫中的竹筏,將用3萬年前的工藝技術,並以阿美族傳統竹筏為樣式打造。(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提供)

史前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2日簽署合作協議,將展開「台灣沖繩海路」的復刻研究,並由日本海部陽介教授與史前館副館長林志興團隊一同執行。

三大遷徙路徑 台灣機率最高

海部陽介從2014年開啟該項研究、探究日本民族的源頭,就目前研究顯示,直到距今3萬年左右,日本才陸續出現史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聚集遺跡,他推測移民足跡有3條,一條是從歐亞大陸北部途經庫頁島跨津輕海峽的「北海道海路」,以及朝鮮半島經由對馬海峽再到九州的「對馬海路」外,另一條最有可能的路徑就是跨越黑潮的「台灣沖繩海路」。

海部陽介表示,從沖繩當地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有以貝殼製成的道具食器、骨頭工藝品等,比對DNA之後,發現和台灣八仙洞的長濱文化非常接近,「推測目前沖繩出土的考古物品是從台灣攜帶過去的可能性很高,兩地的海洋距離,對3萬年前的人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次計畫將試驗此條海路是否可行。」並且也從3萬年前的環境,推測當時船隻不是用草籐編織,就是竹子或木頭打造。

海部陽介去年在日本先行進行實驗計畫,當時是運用草船,從與那國島航行至西表島,由於當時正逢尼伯特颱風後,航行計畫並不算成功,海部陽介表示,這也顯示跨越這段海路非常困難。

台日首度大型研究 改寫人類史

這次台日雙方攜手合作的海路計畫中打造的竹筏,參考阿美族傳承數千年的竹筏造船技術,並採用台灣原生竹與黃藤,並依照舊石器時代的工藝水準而成,將於今年6月在台東試航,明年再以木頭製作獨木舟,海部陽介指出,將試驗究竟是哪一種材質所建造的船隻,適合航行,並於2019年時正式啟動橫跨黑潮的航海計畫,若計畫成功,海部陽介認為將對史前人類遷徙史寫下新章。

海部陽介表示,該計畫將是台日雙方就史前時代首度進行的大型研究,時任史前館館長的張善楠表示,該計畫將再度證明台灣從自古的3萬年前史前時代人類遷徙的重要性,意味台灣的史前人類不僅往東南島鏈遷徙,也將印證史前人類往東北島鏈遷徙的足跡,他期待透過該項計畫讓台灣各界理解博物館不僅是文化傳播的機構,更有能力進行科學研究。

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智惠表示,台灣百年來因為政治因素,僅關切往西的中國大陸,但忽略台灣東邊浩瀚的太平洋,她認為藉由該計畫將重現東部海洋學術人文的生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