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古道猶在 香火不絕

2007/02/07 06:00

記者王涵平/白河報導

台南白河六溪社區近來陸續展開古香路、火路登山步道整理,希望能吸引山友遊客前往,並對六溪的人文歷史、自然生態風貌留下深刻印象。

台南縣議員張世賢在白河鎮長任內展開六溪古道踏勘,重現三百年前發現水火同源的「火路」,以及百年前東山碧軒寺佛祖回鑾碧雲寺的「香路」。檳榔腳一號橋旁沿七重溪溯溪而上即為古香路,另一分叉則是通往古火路。六溪古道地理位置特殊,深具人文與自然價值,香路古柚木林參天,有原始古道風貌,行走其間清涼無比;火路上的七重溪水源則來自枕頭山,終年清澈。不少六溪居民表示,兒時經常會在七重溪、六重溪戲水撿石,而六重溪整治為親水公園後,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當地文史工作者蘇基森認為,六溪古道中斷數十年後,在六溪社區居民與各界協助下重現,相當難得。蘇基森指出,「香路」為東山碧軒寺觀世音菩薩回鑾碧雲寺的進香道路,據悉1844年碧雲寺遭兵災焚毀,僧人連夜抱著觀音佛像逃至東山建立碧軒寺,此後每年農曆12月23日,碧軒寺觀音佛祖均要回鑾關子嶺碧雲寺「過年」,一直到正月初十,再由碧雲寺起駕回碧軒寺,全長約50公里,信眾護持觀世音菩薩回娘家,皆以徒步方式跋山涉水,手持火把,聲勢相當浩大。

「火路」則是三百多年前水火同源被發現時的行經道路,《台灣府誌》曾記載:「水石相錯,石罏泉湧,火出水中,有焰有煙,煙高三尺,晝夜不絕。」張世賢服務處主任吳忠明表示,古香路、古火路都與地方文史息息相關,因而春節前特地協助六溪社區爭取觀光旅遊局加強古道沿線整理維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