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紙上明治村2丁目》 重現台灣經典建築

2018/05/29 06:00

《紙上明治村2丁目》以文字搭配細膩的描繪,重現百餘座曾經存在台灣土地上的經典建築故事。(讀書共和國/提供)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研究台灣建築史、長期關切文化資產保存的凌宗魁,與從事商業設計的鄭培哲,繼《紙上明治村:消失的台灣經典建築》後,再度攜手完成《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台灣經典建築》,透過文字和細膩的繪圖,帶領讀者回顧百餘座已消失或光華不再的建物,認識曾經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莊嚴和典雅。

「台灣公立台中中學校」為日治時期中部霧峰林家與紳商發起募資建設,主樓採磚造,被師生暱稱為「紅樓」。(讀書共和國/提供)

「明治村」是一所位於日本愛知縣的博物館,收藏了許多被拆除的「房屋構件」,如美國建築大師萊特1920年代設計、建造於東京的帝國飯店門廳(原建築已改建大樓)等,作者凌宗魁說,書名取作「紙上明治村」,就是借用明治村收集未能完整保存建物的概念,把前後兩本書約200座建物的模樣和它們的故事重現在紙上。而二戰後被改成「小段」的「丁目」(ちょうめ),則暗示許許多多消失的建築,如同不再使用的分區單位一樣,「被從台灣的地圖上抹去」。

《紙上明治村2丁目》分中央官廳、地方廳舍、醫院、宗教建築、學校、土木設施等6章節介紹曾經存在於台灣城鄉的建築,凌宗魁說,其中多數於早年台灣尚不重視文資的時候被拆除,僅剩下黑白老相片和文字、圖像等資料,除了相關學者或有興趣研究的社團,流通不廣,所以他和鄭培哲想到用彩色圖畫來重現,「用這種親切的呈現方式,即使不看書中知識性的描述,光是看圖,都能感受到這些建築物梁柱、木構、裝飾細節的美。」

繪製這些曾經存在的建築和一般插畫有很大的不同,鄭培哲說,為了符合真實,他常必須去僅剩斷垣殘壁或同時代其他建物的現場觀察,曾有看老相片以為是紅色,實際看到建材才知道是橘紅色,只好重新上色的例子,從此也看出兩人的嚴謹。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