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黃翊跨國製作地平面以下 口述影像翻轉視聽經驗

2018/07/25 06:00

《地平面以下》舞者林柔雯與黃翊手繪動畫。(黃翊工作室/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編舞家黃翊以6年時間逐步完成再進化的作品《地平面以下》,今年將以其致力於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創作成果全新呈現,且先於9月在荷蘭世界首演後,10月再回台進行亞洲首演。這樣的安排,除因此次「合唱團現場演唱版」是與荷蘭室內合唱團國際共製,也因《地平面以下》最初版本於2015年演出後,2016年就獲「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SPA)評選為「年度10大最受矚目新作」,在國際上已備受期待。

《地平面以下》黃翊工作室藝術家團隊,左起駱思維、林柔雯、胡鑑、黃翊。(記者凌美雪攝)

《地平面以下》歷經6年的創作發展。2013年,黃翊於紐約執行初步實驗,2014年與旅德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展開共同創作,並於2015年開始和荷蘭室內合唱團合作,透過細膩的肢體、影像、機械裝置和歌聲,融合成一部具人文力度與溫度的科技表演。

《地平面以下》的「原版」聚焦於黃翊與黑川良一的合作對話,日本科技藝術家黑川良一善於在聲音、錄像的元素中,透過電腦,精準勾勒出人類的科技語言,黃翊說,他們有很多東西很像,欣賞的事物也很接近,他尤其欣賞黑川良一不賣弄、也不企圖迎合的創作本質,單憑純粹的直覺。很多藝術家做電音會千篇一律,但黑川良一的作品力度強而優美,辨識度很高。

「原版」的呈現是精選世界各國人聲樂曲,襯托巨大影子投射在空蕩的舞台,以孤獨的舞者與影像布局,詮釋脆弱無助的困境。而全新的「合唱團現場演唱版」則是與已成軍80年的荷蘭室內合唱團合作,結合舞蹈、影像、機械裝置和歌聲,從對內在自我與生死的探討,延伸至世界各時、地的戰亂中,融合成一部新型態的科技表演。

此外,台灣的演出將提供口述影像,讓無法用眼睛觀賞作品的人,也能透過耳朵欣賞世界級的表演藝術作品。黃翊說,口述影像的創作概念源於文化平權,自從2017年《黃翊與庫卡》特別版首次與視障朋友接觸後深受感動,「我們期許往後所有作品都能提供口述影像。」但與其說這是一種服務,他更希望提供的是一種輔具或特權,讓使用者「比明眼人得到更好的體驗。」

因此,在台北的演出,每場都將觀眾席第1排13個座位預留給口述影像使用者,另開放20個名額供一般觀眾體驗口述影像的演出。詳情可上網:http://www.taipeifestival.org。口述影像座席可電洽台北藝術節02-2599-7973轉329。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