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媒體自編十大國寶 資料荒腔走板

2007/03/29 06: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關於故宮的「十大國寶」有許多種不同說法,但見於昨天某平面媒體的十大排名版本,讓人不敢恭維。故宮除於第一時間澄清「資料絕非故宮所提供」之外,也對該報社針對幾件故宮鎮院之寶所寫的不實報導提出嚴正聲明「與事實不合」!

副院長、也是老故宮人林柏亭表示,過去故宮確實曾評選過十大國寶,但後來考慮到院藏65萬件文物,件件均極為珍貴,對故宮而言並無大小之分,因此後來就不再公布排名。

在2006年之前,故宮電子網路上還可看到所謂「故宮十大國寶」的排名,是由故宮內部研究員及學者所評選。民國91年起,為增加遊客參與感、提昇參觀興趣,曾辦理網路票選,由觀眾透過網路投票方式選出最受歡迎的10件文物,因此又有一個「票選十大國寶」名單,但林柏亭指出:「中時的報導與上述兩份名單顯有出入,且資料絕非故宮所提供。」

不過,其中最嚴重的,並非「十大國寶」排名的出入,而是該報社竟以未註明文獻出處或學者說法的片面武斷內容,扭曲其中4件國寶的珍貴性,還誣指資料是故宮提供,為捍衛院藏文物的歷史價值,故宮除逐一提出澄清說明之外,林柏亭也說:「他們提出的理由很奇怪,很想知道他們的資料是誰提供的,不過,絕不是故宮。」

林柏亭表示,〈快雪時晴帖〉為晉朝王羲之所作,原本只是致朋友的尺牘(短信)。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聖」,以優雅閑逸著稱,「此帖則是傳世作品中筆畫最為圓鈍的,更富有質樸內斂的氣質。其筆法與結字,幾近無懈可擊,行氣舒緩連貫,給人優閒從容的感覺。」

由於王羲之的作品今已無真蹟傳世,這件〈快雪時晴帖〉與同藏於故宮的〈遠宦帖〉、〈平安何如奉橘帖〉,是三件重要的唐代摹本。清乾隆皇帝將〈快雪時晴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同列為的三件希世珍寶,珍藏在他的書房「三希堂」之中。所以,即便是摹本,呈現書聖下筆氣勢依舊令人激賞,無礙其珍貴性。

故宮對4件被不實報導扭曲的文物說明如下:

一、郭熙〈早春圖〉:為近千年之作,古書畫流傳過程一定有重新修裱,就原件所見並非如所云「修裱過甚」,已為學術界公認郭熙之最佳代表作。

二、李唐〈萬壑松風圖〉:學術界對此沒有清代偽託之說,斧劈皴法被譽為典範,並無疑說。

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學術界對存世之王羲之書法向有爭議,甚至認為最佳者大都是唐代摹本。〈快雪時晴帖〉唐代即有著錄,歷經宋元明清,著錄、流傳清楚,是公認名蹟。

四、懷素〈自敘帖〉:自北宋以來即有清楚之流傳記錄,廣受書法界讚譽,近年學術界曾有熱烈研討。


你知道白菜上有蟲嗎?

記者凌美雪/特稿

「啊!原來白菜上有蟲嗎?」我的一位攝影朋友說,他到故宮拍過好幾次〈翠玉白菜〉,就沒發現菜上有兩隻蟲。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00萬人到故宮,其中至少半數以上會去看〈翠玉白菜〉,卻有不少人突然在這兩天才知道,原來翠玉白菜頂端那一簇青翠的綠色裡藏著兩隻蟲,而且其中一隻還斷了鬚!

若就文物的年代與珍希程度看,〈翠玉白菜〉在院藏65萬件寶物中,實在擠不上排名,但是,不知從何時起它成為院藏「明星展品」,即使在故宮克難的整建過程期間,也從不敢把它從展場移進庫房,深怕讓迢迢千里遠來的參觀者失望而回。

「大觀」特展期間,很多海外朋友回台過年,行前他們的外國友人都帶著羨慕的心情叮嚀:「你們台灣的故宮有個千載難逢的特展,一定要去看!」

由於「大觀」備受注目,從開幕前兩年起,就不斷有國內外媒體報導,因此,短短的三個月展期,每天都是人潮川流不息,甚至有很多展間需先在外面大排長龍等待入場,有很多是團體參觀並有專人導覽,有些人自己帶耳機聽解說,其中也不乏隨意瀏覽摸索的。

台灣人何其幸運能跟這些全球注目的珍寶在同一個島嶼上,共同見證「時間」的流動!我們保留了〈翠玉白菜〉瑕不掩瑜的既有殘缺,同時努力讓每一件有幸逃過中國文革摧殘的國寶,保持最好的狀態吸引世人的目光。

不過,也或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台灣人、甚至台北人是從沒去過故宮的,更別說要發現「翠玉白菜上有蟲」。

在電子媒體泛濫的時代,很可惜新聞台多半沒有固定的「文化線記者」,也因此,當伴隨著〈翠玉白菜〉入新聞的〈肉形石〉也被質疑有缺損時,任憑故宮專家口乾舌燥解釋那是藝術家「巧手」加上石頭色紋「自然天成」的結果,卻有電視新聞記者緊追著問:「可是我的主管說有破損?」而主管的判斷,則是來自當天的平面媒體報導!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有時白紙黑字不見可信,昨天又有媒體「自編」十大國寶,還逕自把故宮書畫的4件鎮院之寶以片面武斷的觀點剔除,最後竟還標明「資料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聞做得很大,故宮也因此很頭痛,昨天一天人仰馬翻,忙於澄清「那絕不是故宮十大國寶排名」,更嚴重的是被剔除的4件國寶有因此被污名化之嫌,傳播工作者何忍這般屠戮文化愛好者珍視千年的文物?我們不禁也反省,怎可既對文物的了解不足、對專家研究成果不尊重、求知態度也不謙虛,只是一意炒作新聞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