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回味蛇窯年代

2007/04/02 06:00

記者潘文仁/專題報導

根據文獻資料,在清朝雍正年間,南投縣竹山的「石回?厝」一地,很可能是全台最早的蛇窯,距今約270年。

苗栗縣竹南蛇窯藝術總監鄧淑慧與台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盧泰康,民國93年著手調查台灣蛇窯,發現全台有200多座蛇窯,數量相當驚人,不過多數都被掩蓋在荒煙蔓草中,僅有20座窯身尚稱完整,南投縣占6座、台中縣5座、台南縣4座,新竹、苗栗、台東與高雄、屏東各有1座。

鄧淑慧表示,清朝時台灣的蛇窯以生產日用陶器為大宗,日治時代產品為陶缸、陶碗等。後來大量產製甕、缽、豬油罐、龍罐等廚房用品,持續了一段產業榮景,直到50年代鋁製業興起,快速取代了易碎、笨重的陶器,使得蛇窯轉型生產金斗甕、藥壺與花盆。

民國60到80年間,蛇窯為面對日益嚴峻的產業環境,改燒琉璃瓦、銅綠色等各式花盆,未料隨著塑膠製品大量問世,花盆、水缸都被淘汰,產業從此一蹶不振,70年代陸續停產。

蛇窯產製生活陶器服務台灣民眾長達200多年,未料竟在短短20多年間急遽消逝。鄧淑慧分析原因有二,其一是窯種的進步,隧道窯、滾軸窯已取代了蛇窯;其二則是生活面變遷,生活陶市場萎縮,導致蛇窯幾乎與日常生活斷層。

目前尚稱完整的蛇窯,多數都閒置未再燒窯。少數幾處致力於轉型,像是南投集集「添興窯」投入陶藝創作,並引進社區營造理念;南投水里蛇窯以觀光遊憩聞名;竹南蛇窯民國90年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致力於蛇窯活化再利用。此外,台南六甲居廣陶仍在燒製琉璃瓦,並有不少生活陶創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