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台鐵古蹟「劫」運難逃?

2007/04/05 06: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除了樂生院有「劫」運之外,台北捷運工程是否又將蘊釀另一個古蹟的「劫」運事件呢?

學者呼籲捷運局改變出口計畫

位於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的原鐵道部台鐵舊社(「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創建於西元1919年,是仿都鐸式半木構造的建築物,目前是第三級古蹟。

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在任期間提出「台灣博物館系統建置計畫」,以國立台灣博物館為中心,連結土銀舊址、台鐵舊社、公賣局舊大樓及舊樟腦廠等,架構出三大博物館主題,至今由台博館統籌執行。

但在此古蹟範圍內,新版文資法公布實施前,台北市政府就依「國家重大建設計畫」提出申請,在古蹟的舊禮堂部分開捷運松山線的北門站出口,沒想到於整地過程挖掘出更多完整遺址,引起鐵道文化工作者高度重視,甚至呼籲台北捷運局應積極評估改變北門站出口地點的計畫。

對此,台北市政府已組成審議委員會就遺址的保存進行勘察,並預定將報告提供捷運局做為施工評估的依據,也就是說,基礎是建立在按原先計畫,完整位移鐵道部禮堂,待捷運完工再將禮堂移回原地的前提下,找出不破壞新發現的古蹟遺址的方法。

鐵道文化研究學者洪致文認為這種做法相當危險,主張根本不應該在此進行捷運工程,正與台北市文化局組成的古蹟審查委員們勘查評估的方向相反,形成學者與學者之間認知的落差。

文資法地方分權 文建會留權北市府

萬一北市的古蹟審查委員會通過讓捷運照原計畫施工,只要求避免因工程破壞文化資產,必使古蹟陷於工程隱藏的危機之中。對此,中央負責古蹟管理的最高單位文建會中部辦公室主任施國隆表示,目前文建會的立場只能監督施工過程有無破壞;而台博館承辦人員陳琳則表示,目前還沒接獲台北捷運局的相關訊息,應該會延後施工。

倒是立委陳景峻認為,台鐵舊社相關古蹟及遺址,其珍貴性遠超過樂生院,樂生院尚且有人挺身發聲要求保留,而台鐵舊社只是無聲的古蹟,捷運局提出的「挪移工法」,連他們自己都坦誠有難度,難保不為古蹟帶來意外的災難。據瞭解,文建會上個月曾經針對台鐵舊社7棟市定古蹟進行古蹟審議,把其中6棟改列國定古蹟,由中央管理,唯獨將被移挪的禮堂部分,保留為市定古蹟,亦即把決定權留給北市府決定,便宜行事。

陳景峻感歎,文建會在中正紀念堂拆牆事件,眼睜睜看文資法遭北市府濫用,對於台鐵舊社可能遭逢的危機,卻又無力可施。

施國隆則表示,這是文資法在修定過程裡造成的結果,「當初有人主張古蹟管理採中央集權,但當時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台卻積極爭取地方分權。」導致如今一再造成古蹟於中央與地方形成立場的拉拒,他不排除將來如還有機會再修訂文資法,還要把這個嚴重的問題提出來討論。


文化局:已列暫定古蹟

記者洪敏隆、凌美雪/台北報導

台北市文化局三科科長鄧文宗表示,位於捷運松山線北門站基地上的台北工場,已經列為暫定古蹟,3月初鐵路局在其南邊約50公尺處拆除老舊房舍時,發現疑似清代軌道遺跡的圍牆,文化局將等到地上所有老舊房舍拆除後,了解整體遺跡的原貌,再決定用何種方式保存。

鄧文宗說,文化局已行文給捷運局,告知其規畫的出入口,可能有鐵道遺跡,他相信捷運局在經歷好幾次文化古蹟保存的「震撼教育」,應該也不至於貿然動工。

捷運局中區工程處長鄭國雄則表示,捷運局將願意配合北門鐵道古蹟保存方式,調整出入口位置。

但鐵道文化學者吳小虹認為,這種說法有點避重就輕,基本上「調整出入口位置」跟要不要移動禮堂是兩回事,甚至對工程單位來說兩件事是同時進行的,而他們的主張重點是在於根本不應該移動禮堂,因為移開禮堂花費須三億,將來移回去又是三億,兩次移動等於花錢又冒兩次危險,何不直接尋找替代地點?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