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清言筆記(五)

2019/10/30 05:30

◎王丹

◎王丹

超越民族主義的情懷

去過日本奈良的,大概都知道那裡有一座唐招提寺。這是目前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唐代木建築。「二戰」後期,美軍開始猛烈轟炸日本本土,目標包括奈良。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聞訊之後,趕到美軍在重慶的指揮部,向他們提出一定要保護奈良古都,不要對其進行轟炸,尤其是要保護唐招提寺。為此,他遞交了一份關於奈良古建築的圖紙。美軍軍官覺得大惑不解,梁思成說:「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想到國人的苦難,我是恨不得炸日本。然而,一種職業責任感,讓我冷靜下來,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是民族的象徵,但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人類的結晶。」

這則軼聞充分展示了那種超越民族主義的情懷。對於一個知識分子來說,有民族主義情緒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不能任由民族主義情緒壓倒一切。在這個世界上,畢竟還有很多比本民族的榮辱更重要的東西,包括超越民族和國家的普遍人性,包括屬於全人類的自然遺產,等等。有一種人被稱為「愛國賊」,說的就是那些打著愛國主義的旗幟,不惜戕害普世價值的人。這些人表面上熱愛本土,實則為賊。

年輕的犬儒主義者

上個月,我到美國第二老的大學――威廉與瑪麗學院――演講,現場來了一些中國留學生,其中有幾個明顯就是我們所稱的「小粉紅」,亦即不顧一切維護中國政府和中共政策的年輕人。坦率說,跟他們對話真的有點傷腦筋,因為他們幾乎到了不講道理的地步。例如,有一個看上去很幼齒的中國留學生一臉不屑地跟我說:「你相信你說的那些事嗎?」他指的是我談到的中國的現狀。我說:「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也不要輕易相信政府的宣傳。」結果他漲紅了臉(有點莫名其妙,我也不知道他為何突然生氣)回答我說:「跟你說吧,我誰說的都不信,我什麼都不相信。」

我聽了當場就有點哭笑不得,只好安慰他說:「好吧,希望你至少還相信自己。」然而,事後想想,我有點替他感到悲哀。美國作家馬雅.安傑洛(Maya Angelou,1928-2014)說過一句話:「最悲劇的莫過於年輕的犬儒主義者,因為這意味著一個人從什麼都不知道,變成了什麼都不相信。」這句話正可以用來形容上述那位「小粉紅」。如果你是在已經閱盡天下事的前提下,開始懷疑一切,我還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才進入大學,剛開始學習關於這個世界的很多事物,就已經「什麼都不相信」了,那我真不知道你到大學是來幹什麼的?一個人這麼年輕就如此世故,不是很可悲嗎?

陪伴你的不只是人

德國作家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曾經說過:「我獨居,因而東西取代了人類,和我共同建立了日常的小生活圈。伴我散步的拐杖,用來喝牛奶的杯子,桌上的花瓶,盛水果的碗,菸灰缸,綠燈罩的立燈,銅製的印度小神像,牆上的畫,以及最重要的,斗室牆邊那些堆積成山的書。對我而言,它們是能信任的面孔,提供我家鄉和故鄉的錯覺。」

這段話聽起來好像有些厭世,似乎對人世有一種與世隔絕的孤單。但也許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那就是更多地去接納,認識和欣賞你周圍的,除了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就如同赫塞上述所列舉的那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擁有很多,但是捫心自問,在我們擁有了之後,我們有好好享受它們的存在嗎?當我們習慣了並追求著他人的陪伴的時候,不要忘記,陪伴你的,其實不只是人,還有很多值得你珍惜的東西。●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