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聯邦藝術比賽得獎公布 陳光融連2年首獎笑納百萬獎金

2019/11/04 05:30

新人獎優選楊宥勝作品〈臥房〉。 (記者宋志雄於評審現場攝)

〔記者方惠宗/台北報導〕台灣藝壇盛事「聯邦美術獎」賽史首位「連續首獎」昨(3)日在複審中誕生!參賽者陳光融以描繪台灣中部風景的系列作品榮膺第17屆「聯邦美術印象大獎」冠軍。主辦單位聯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高怡君指出,陳光融去年剛獲「聯邦美術新人獎」首獎,今年又拿到「印象大獎」首獎,由於兩項比賽的參賽資格與規則皆不同,陳光融成為賽史第一位「連續首獎」得主,相當難得。複審會上同時選出第22屆「聯邦美術新人獎」,由李名浲奪魁。另由評審提名選出第17屆「台灣美術貢獻獎」為已故台灣前輩畫家沈哲哉(1926-2017)。

印象大獎優選藝術家陳心慈作品〈老家番茄園〉。(記者宋志雄於評審現場攝)

印象大獎首獎陳光融 優選陳心慈、吳岱瑾

2019年聯邦藝術比賽昨日進行複審,評審委員們以投票決定由基金會典藏的作品。(記者宋志雄攝)

今年聯邦藝術競賽競爭激烈,名次之差都僅在1分之間。「能進入決選的作品,畫作品質都非常好!」高怡君指出,以「新人獎」來看,參賽數儘管較上一屆略少,進入決選的畫作素質非但一分未損,反而更為優秀。而「聯邦美術印象大獎」的參賽作品越來越多,入選的品質亦越來越高,「參賽者皆有備而來」。今年參賽人數,分別為新人獎共11位、印象大獎共45位,獎勵方式皆為首獎1名、優選獎2名、入選獎2名,最高獎金則分別為新台幣40萬元與60萬元,「如無適當作品,得由評審委員會決議從缺」。

針對複審脫穎而出的關鍵,評審召集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教授許坤城博士指出,印象大獎賽者眾,因此不難選出好作品。他強調,印象大獎「歷經17屆的比賽之後,慢慢具有『台灣風格』本土特色的印象主義。」其中,首獎陳光融系列作品扣人心懸,其創作技法可謂既回歸根源、又融入現代觀點,發現新的方向。至於兩位優選得主陳心慈、吳岱瑾,黃庭超分析,「光影互透的畫面,畫面氛圍均表現得相當優秀。」方彩欣亦點出陳心慈之作:「色彩在綠意中流動,偶爾點綴藍天、土地和果實的輔助色彩,營造出畫面獨特印象。」

印象大獎另有兩位入選者,分別為李佳榕與周宇彤。

新人獎首獎李名浲 優選楊宥勝

新人獎首獎李名浲以〈箱庭-審判〉、〈箱庭-流逝〉、〈箱庭-抉擇〉、〈箱庭-天秤〉、〈箱庭-群體〉系列作品贏得;今年優選只有1位楊宥勝,對於從缺1位,許坤城特別強調,「聯邦美術獎」重質不重量,寧可從缺,也不勉強增添其數量,使得獎者有光榮感。

許坤城表示,首獎和優選兩位是很具功力的具象主義。評審委員郭博州也說,今年的新人獎有別以往,不管在題材的選擇和技法的應用,都讓人耳目一新。楊宥勝所描寫的是不常作為繪畫題材的房屋廢墟,評審方彩欣說:「畫面在新舊生命痕跡之間的流轉對照,讓作品的張力更具深意,讓人回味。」王智斌亦點出:「對細節的處理手法令人心悸;訴說環境變遷、新舊交替的時間情懷。」

新人獎其他入選者,分別為李啟豪與白穆君。

台灣美術貢獻獎沈哲哉

「第17屆台灣美術貢獻獎」經評審投票頒給台灣前輩畫家沈哲哉。許坤城表示,「沈哲哉除了畫得好,更栽培出很多了不起的畫家、教授。」就傳承而言,沈哲哉對台灣畫壇造成很大的影響。

第22屆「聯邦美術新人獎」、第17屆「聯邦美術印象獎」暨第17屆「台灣美術貢獻獎」複審與提名評審團陣容,包括許坤城、黃才郎、黃進龍、郭博州、黃庭超、方彩欣、譚國智、林浩白與王智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