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松樹之死

2019/12/16 05:30

松樹之死。圖:華陶窯提供

文圖:華陶窯提供

緣於今年多雨的天氣,窯區裡一棵五葉松爛根走向死亡。枯黃的葉色歷久不淍;留住它,是人為的假借,為了搭配季節性黃紅葉飄的多彩,托襯冬寒料峭的院庭爛漫…。

松樹的生與死,在偶然與必然之間的剎那,讓人留下了無垠的想像…,更見證著天地間的無常…。

「無常」一詞,最早出自〈易經‧繫辭傳〉: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天體運行,無有常態。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又云:「原始反終,故之生死之說。」

生與死猶如晨曦與落日,是宇宙的恆常…。

軀殼的消失,往往穿越時空,復燃起另一個他人的激情忘我。

君不見?多少文人、藝術家,生前潦倒,死後飛揚…。

詩聖杜甫,56歲死於窮困潦倒的江潭邊上,留下一字一句,燭光淚眼下的詩句,却在杜甫死後的269年,一部影嚮後世深遠的〈杜工部全集〉,才由杜詩的喜好者「王洙」集出版。

做陶人家的我們,作品一旦被收藏,愈久愈值錢。老陶師阿碧師走了多年,〈手擠陶成型大陶缸〉的技法,一直是現代年青愛陶者,探索欲學的躍躍…。

生命的始、壯、究…。猶似古詩詞人、藝術家,作品的蘊含,貫穿著窯場庭園造景的「陶然忘機」。

設計瞬間的風發豪情,與其寄望永恆,不若認知:或許,百年後的廢苑荒臺,反倒是另一生機的再現…。

藍蔭鼎,宜蘭羅東人。

1971年被歐洲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選為第一届「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

藍大師〈台灣之美〉系列,常繪的「竹圍、茅茨、蜿蜒的田間小徑」,是我童年的依稀,窯場設計的依循。

與唐、宋、元古詩詞人,夜昨把酒微醺對話的詩句,及祖先拓墾年代,吟唱的客、閩土樂「七字褒仔歌」,掛貼於院庭樓台轉角間,當是今古呼應,似而不似的或許…。

選擇清‧鄭板橋無所師承,信手化機,自創的〈板橋體〉字,書寫的詞句、對聯,浮現於疏枝密葉間,更是質樸的婉約…。

窯場地處大安溪畔,閩、客、原融居的流域風華,憶昔思今,回首著古人的回首:

「江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日月晴雨,暑寒交替,見證著「生」與「死」,是宇宙間的恆常,終而復始…。

老松之凋萎,像是前天的明月,今夜的曚朧;何必氣餒?

回首顧盼,我們擁有的是「曾經」…。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