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 7月試營運
《諸葛四郎》系列漫畫為台灣四、五年級生共同回憶。圖為國家文化記憶庫進行老漫畫之徵集保存後,推出60週年復刻紀念版展覽。 (翻攝自國家文化記憶庫臉書)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文化部自2017年9月起推動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計畫」網站,預計於今年7月針對資料提供者、學者專家開始試營運,台灣文化日(10月17日)正式上線,希望引領與鼓勵更多民眾參與國家文化記憶的建構,傳承文化生命力。
為促進民眾參與在地知識與記憶保存,並加速推動文化資料的開放利用,文化部結合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計畫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計畫」,累積和推廣原生文化素材,逐步發展「台灣文化DNA」,同時建置入口網站,作為文化素材與故事匯聚的「文化銀行」,讓台灣文化的多元記憶開放民眾共享。
該計畫自106年9月起執行,由公私部門協力,從建立資料收存規範、優化整合既有資料、地方共筆協力、民間參與、跨部會合作、博物館協力推動、加值應用推廣、系統整合建置等面向,目前已完成系統建置,並已收存252萬2909筆資料。
其中,在公部門參與部分,結合了跨部會、地方政府、學研機構、博物館等各級機關,例如:文化部的部屬博物館推動了台灣行卷計畫,透過詮釋、轉譯、地理座標定位,強化各館典藏品與土地連結,推出「台灣民俗八節」及「寶島長春圖」,呈現藝術家眼中的台灣節慶,以主題圖層整理台灣文學運動、遺址舊社、踏查者足跡等。
民間參與方面,也廣納各界參與,例如桃園「眷村胖卡」巡迴地方蒐集眷村記憶;微笑唸歌團透過唸歌藝人及藥商、電台資料之蒐集,展現台灣早期庶民記憶;童年漫畫公司完成了葉宏甲所創作、風靡五六年級之「諸葛四郎」文獻手稿之數位保存;梭夢創意有限公司則以「追尋天橋上的時光-中華商場與台北庶民生活記憶計畫」透過中華商場主題收存了屬於台北的文化記憶與故事等。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未來「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不論是在地文化發展、藝術創作,或文化產業的加值應用,皆能便利取材,讓更多台灣在地元素及文化記憶在當代社會不斷再生,豐富在地文化內涵、各種創作及文化產業發展,也讓台灣的故事更易於被訴說、被看見。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