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台灣文學重要文物 呂赫若日記捐台文館

2020/08/26 05:30

《呂赫若日記》為台灣文學重量級文物。(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灣第一才子」日治時期知名作家呂赫若,昨天106歲冥誕,家屬將珍藏70年的《呂赫若日記》捐贈給台灣文學館。1950年呂赫若因白色恐怖受難後,家屬將他的手稿及未出版的創作全部埋藏在台中老家前的荔枝園裡,呂赫若日記是唯一倖存的,也是現今台灣文學重要文物。

呂赫若的長子呂芳卿(右)代表家屬,將《呂赫若日記》捐贈給國立台灣文學館,由館長蘇碩斌代表接受。(記者劉婉君攝)

呂赫若出生於1914年,1935年在東京文學雜誌《文學評論》發表〈牛車〉,1944年出版《清秋》,為日治時期台灣作家唯一出版的小說集。1940年赴日本學習聲樂,參加東京寶塚劇團,回台後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加入張文環主編的《台灣文學》,並籌組「厚生演劇研究會」,集作家、劇作家、聲樂家、教師、記者於一身,為台灣重要文化人。

戰後初期,呂赫若投入地下反抗工作,1950年於台北石碇鹿窟山區受難時年僅36歲,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家屬將他的手稿、創作、書籍全都埋在荔枝園裡,並澆水使其腐化,唯一倖存的,就是他於1942年至1945年間以日文書寫的日記,因為裡面記載了孩子們的出生年月日,而被家屬保留下來。2004年台文館曾出版《呂赫若日記》中譯本及手稿本。

呂若赫的子女昨天將父親的日記交給台文館館長蘇碩斌,希望可以獲得妥善的修復與保存,文化部長李永得與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楊翠、作家李昂都到場見證。

呂赫若的次子呂芳雄說,50年代台灣白色恐怖,父親身受其害,至今屍骨無存,僅有的是遺留下來的幾件物品,親手寫下的日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對親屬更是彌足珍貴,但兄弟縱使不捨,仍一致達成共識捐出來,就是為了讓日記可以長久保留下來,相信年輕的父親在天有知,也會感到高興。

李永得說,呂赫若的一生非常短暫但非常豐富,作品流傳萬世,國家人權博物館將會持續進行鹿窟事件的口述歷史,讓歷史可以留下來,也對呂赫若表達懷念與敬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