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解嚴之前的禁書 回顧台灣民主運動史

2020/11/18 05:30

廖為民期望透過《解嚴之前的禁書》呼籲大眾珍惜如今已習慣的自由空氣。(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在現今言論自由的社會,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甚至遺忘30多年前台灣那段言論被禁錮的戒嚴時期,由作家廖為民出版的《解嚴之前的禁書》,挑選解嚴前被查禁的25種具代表性的刊物、文學作品,從1983年《在野》雜誌作者群出版的《我們還有話要說》一書談起,到1986年的劉峯松的《台灣的黑暗時代》,回顧解嚴前那段即將爆發民主浪潮時期。

台灣經歷38年戒嚴,有形到無形、行為到思想,無一不被掌控,不論是政論、文史哲、自傳,甚至是小說,都有被查禁的可能,從事出版工作30多年的廖為民,曾擔任過遠流出版行銷企畫、人間雜誌及人間出版社發行副理,長期關注台灣民主發展的他,自年輕時代就收藏了數千種戒嚴時期被查禁的出版物,光黨外雜誌就蒐集了超過兩千種。

廖為民表示,《解嚴之前的禁書》成書過程調閱了國家檔案局、國史館資料,加上自身收藏的書籍,逐一拼湊每本書的歷史,書中提供圖像、內容簡介與查禁公文,方便讀者與研究者回顧禁書史,同時加上個人評論,一一解析當年被查禁的過程以及各方反映。

廖為民指出,1983年2月發行的《我們還有話要說》,因刊登政治犯顏尹謨與黨外運動者郭雨新評論國民黨與台灣人民間的關係文章,其中對國民黨統治方式有嚴厲批判,在書本發行第二日即被警備總部發函查禁;另外由資深記者耿榮水於同年出版的《誰是蔣經國的接班人?》,書中清楚描繪蔣經國與嚴家淦間的矛盾,但政府認為「宮廷祕辛豈容小民指指點點」,在書籍發行第11天即被查扣。

廖為民表示,台灣民主發展已跨越一大障礙,但未來仍有許多未知的挑戰,他也認為,自己並非學者專家,此書的評論僅一家之言,期望能透過此書出版,為後輩提供研究、追蹤,也為台灣保留一份歷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