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另一段日本戰後史 台灣人的歌舞伎町

2020/12/29 05:30

《台灣人的歌舞伎町》記錄了許多戰後第一代台灣人在歌舞伎町的發展。(凌宇出版/提供)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提到日本新宿娛樂場所,就會想到「歌舞伎町」,但鮮為人知的是,台灣人在此地的開發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台灣人的歌舞伎町:新宿,另一段日本戰後史》為日本作家稻葉佳子、青池憲司採訪當地二戰後的在日台人與耆老,介紹台灣人在歌舞伎町的發展歷史。

凌宇出版執行長陳思宇表示,歌舞伎町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可說是東亞最大的娛樂區,混合了台灣西門町與林森北路特色,具有特殊的消費文化,不過此地建立最初並非以特種營業為主,而是唱歌、電影院、服飾店等,直到1950年代日本政府確立發展目標,過去也有日本文人在裡面消費、交流。

其中歌舞伎町地標之一的「風林會館」,包含了夜總會、撞球場、咖啡館等的綜合休閒娛樂大樓,是由台灣人林再旺建立的;位於靖國通9層樓建築裡的高級中華料理店「東京大飯店」,創始者李合珠為出身桃園的客家人,此外華僑林以文,也因戰後重建期於新宿東口打造「紅磨坊」劇場而聞名。

書中也提及,稻葉佳子與青池憲司拜訪了生於台南、1942年前往日本留學的黃進生,他雖躲過二戰,但無法回到台灣,歷經做工、黑市買賣,更在新宿西口開咖啡店討生活,當時也因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打消回國念頭,黃進生與其他許多台灣人選擇留下來發展,成為在地活字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