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大師視角 鳳梨的藝術篇章

2021/03/03 05:30

陳澄波〈自畫像〉的背景說是向日葵,更像去心的輪狀鳳梨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陳澄波〈自畫像〉的背景說是向日葵,更像去心的輪狀鳳梨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雖然尚未進入鳳梨盛產期,但因中國宣布暫停台灣鳳梨進口,而在台灣引發全民挺鳳梨的風潮,連台鳳鳳梨罐頭非台灣產都成為熱門話題。當我們一邊大啖鳳梨,不妨也來看看知名藝術大師們為鳳梨留下的珍貴藝術史料。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官網特別放大說明自畫像背景的黃花。(翻攝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官網)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官網特別放大說明自畫像背景的黃花。(翻攝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官網)

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

楊英風1951所繪的插畫〈鳳梨種苗的分類〉。(藝術家出版社/提供)楊英風1951所繪的插畫〈鳳梨種苗的分類〉。(藝術家出版社/提供)

「我們分手的那天是愚人節,所以我一直當她是開玩笑,我願意讓她這個玩笑維持一個月。從分手的那一天開始,我每天買一罐5月1號到期的鳳梨罐頭,因為鳳梨是阿May最愛吃的東西,而5月1號是我的生日。我告訴我自己,當我買滿30罐的時候,她如果還不回來,這段感情就會過期。」這是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裡的一段經典獨白,明明講著買罐頭的事,卻帶著濃重的愛情溫度,這就是生活!

歐姬芙博物館官網有一特區,鼓勵民眾以歐姬芙作品發想做合成創新,包括當年為食品公司所繪的〈鳳梨花芽〉(Pineapple Bud),試試可以做成什麼樣的廣告設計。(翻攝自歐姬芙博物館官網,圖片來源:Dole Pineapple Juice advertisement featuring,Georgia O’Keeffe’s Pineapple Bud, 1940. Collection of DeSoto Brown. Courtesy Honolulu Museum of Art.)歐姬芙博物館官網有一特區,鼓勵民眾以歐姬芙作品發想做合成創新,包括當年為食品公司所繪的〈鳳梨花芽〉(Pineapple Bud),試試可以做成什麼樣的廣告設計。(翻攝自歐姬芙博物館官網,圖片來源:Dole Pineapple Juice advertisement featuring,Georgia O’Keeffe’s Pineapple Bud, 1940. Collection of DeSoto Brown. Courtesy Honolulu Museum of Art.)

日治時期/陳澄波自畫像裡的輪狀鳳梨片

歐姬芙博物館官網有一特區,鼓勵民眾以歐姬芙作品發想做合成創新,包括當年為食品公司所繪的〈鳳梨花芽〉(Pineapple Bud),試試可以做成什麼樣的廣告設計。(翻攝自歐姬芙博物館官網,圖片來源:Dole Pineapple Juice advertisement featuring,Georgia O’Keeffe’s Pineapple Bud, 1940. Collection of DeSoto Brown. Courtesy Honolulu Museum of Art.)歐姬芙博物館官網有一特區,鼓勵民眾以歐姬芙作品發想做合成創新,包括當年為食品公司所繪的〈鳳梨花芽〉(Pineapple Bud),試試可以做成什麼樣的廣告設計。(翻攝自歐姬芙博物館官網,圖片來源:Dole Pineapple Juice advertisement featuring,Georgia O’Keeffe’s Pineapple Bud, 1940. Collection of DeSoto Brown. Courtesy Honolulu Museum of Art.)

是的,鳳梨酸甜的滋味確實像極了愛情!而且,這個原產在南美洲的熱帶水果,自傳入歐美以後就廣受世人喜愛。

台灣於清朝康熙年間引進鳳梨種植,直到日治初期開始製造鳳梨罐頭,根據農委會的史料記載,台灣鳳梨經濟生產始於1902年日人岡村庄太郎於鳳山設立鳳梨加工廠,但當時使用的品種結眼深,需要人工剔除結眼,空罐製造亦以手工用錫焊製罐底而成,內容物不去心,不切片,呈螺旋狀,罐頭脫氣時以打洞法抽氣,品質不佳。

於是,約自1909年起嘗試引進夏威夷的開英種,同時設立新的罐頭工廠,全面機械化改良製造技術,去了心的輪狀鳳梨片,開展台灣鳳梨產業第一波黃金時期,並在外銷市場上成為夏威夷的競爭對手之一。鳳梨心也沒浪費,糖霜醃製成蜜餞當零食,相信也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

「輪狀鳳梨片」曾經在前輩畫家陳澄波的作品裡出現!現為私人收藏的一幅陳澄波繪於1928年的〈自畫像〉(畫布油彩,41×31.5cm),背景為黃色花團簇擁,根據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官網說明,「陳澄波身後的黃花,應是參考梵谷所畫的向日葵,卻又像是南台灣盛產的鳳梨切片,增添一股鄉土的氣息。而這樣一個代表梵谷的符號,或許也是陳澄波表達自己對於梵谷的景仰,以及對於自己的期待。」因此,究竟是向日葵還是「輪狀鳳梨片」?如今看來也增加許多趣味。

二戰後/楊英風插畫鳳梨農家生活

農委會史料也提及,二戰之後,政府鑑於過去鳳梨產業的輝煌歷史,鼓勵大小食品工廠爭取加入鳳梨罐頭製造,促使台灣鳳梨生產普及全島,鳳梨罐頭外銷還曾於1970年代居全球之冠。後來雖因勞力成本不如東南亞國家低廉,便由昔日「加工外銷為主,內銷為副」,逐漸轉變為「鮮食內銷為主,外銷為副」,加上台灣農產技術研發與改良成果卓著,使自產的眾多鳳梨品種廣受國內鮮食市場歡迎。

回顧這段產業史,當然就要看一看已故前輩雕塑大師楊英風的畫作了。

楊英風(1926-1997)創作年代橫跨二次大戰戰後到20世紀末,除以雕塑聞名,藝術創作媒材廣及油畫、版畫、速寫、水墨、漫畫、美術設計、獎座設計、雕塑、景觀規畫等,從早期鄉土寫實到中晚期抽象藝術,可以說是台灣戰後擁有卓越成就的重要藝術家。

楊英風曾為專業農業雜誌《豐年》擔任美術編輯達11年之久,從雜誌1951年創刊直到1962年,楊英風為《豐年》創作的封面設計、標誌設計、漫畫、插畫等數量眾多,反映50年代台灣農民生活情景,或可說,台灣人印象中的農產品多可在楊英風圖稿中尋得。

現文化部前身文建會時期,由交大策畫、蕭瓊瑞總編輯、交大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及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主編,藝術家出版社發行的《楊英風全集》,從2001年正式啟動編纂專案,2005年12月出版第一卷,於2011年完成第30卷,計畫前後總計耗時10年。

其中,《楊英風全集》第四卷,作品分類「農村生活及工具」裡,可見一幅1951年繪的插畫〈鳳梨種苗的分類〉,記錄了農人在採收下的滿地果實中辛勤工作。此外,《豐年》雜誌6卷18期的封面,則是楊英風描繪台南關廟鳳梨早市人潮逐漸散去的景象。封面說明道:「這裡是台南縣的關廟鎮,熱鬧的鳳梨早市過去了,正是午飯後的休憩時光,孩子們在街道當中玩耍。三三兩兩的行人懶懶地走過,阿婆在門口飼雞鴨,鄉鎮的生活是靜寂而和平的。」

夏威夷/歐姬芙鳳梨畫迸放生命色彩

視野放向國際,若說在藝術史上有誰「畫」鳳梨最有名,當非愛爾蘭裔美籍的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1887-1986)莫屬了,這位被列為20世紀藝術大師的重要畫家,曾於1939年受當時夏威夷鳳梨公司(今Dole Food Company)邀請,到夏威夷旅居兩個多月,期待她具熱情生命力的創作手法,為夏威夷熱帶產物風景繪畫。

有趣的是,歐姬芙一路上被眾多植物吸引,畫了扶桑花,雞蛋花,薑花,蓮花……就是沒有畫「鳳梨」。最後在食品公司的敦促下,歐姬芙勉強畫了一幅〈鳳梨花芽〉(Pineapple Bud)交差。根據歐姬芙博物館記載,當年食品公司流行請藝術家繪畫做為廣告促銷的素材,夏威夷鳳梨公司邀請歐姬芙,主要目的是為鳳梨汁促銷,沒想到歐姬芙連一顆豐滿的果實都沒畫下,然而,充滿生命韻律的〈鳳梨花芽〉,如今看來更是深具豐實的想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