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身口意三業〉木碗 可以清心

2021/05/21 05:3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前往歐式餐館用餐,點了一客燉菜,沒多久,熱騰騰的燉菜裝在鐵鍋端上餐桌,就因為這個鐵鍋感覺如同身在北歐寒冷夜晚,所有人的心,被這個鐵鍋給熱起來。

但如果點的是生菜沙拉,鮮嫩的葉菜承載在透明的玻璃碗,或是如同剛採收般放在瓷盤上,纖纖蔬菜的鮮活感,就要靠玻璃碗來襯托。

所以,我們去吃何種料理,心底大概就會期望出現什麼樣的食具,懷石料理的精緻小碟、小碗,代表的是日本江戶文化的高度美術工藝的發展。我相信,食具和當地的礦產、陶冶和森林資源都有關係,也由於這些食具和食物互相呼應,決定了我們的口味。譬如,在不丹、尼泊爾的高山地區,篤信佛教的人們相信,用木碗吃飯特別的香,瓷器和陶碗在當地都是奢侈品,但如果你來到不丹,用木碗盛著一碗飯來吃,才會感受最樸素的食物用最樸素的食具的心意。

素食,當然也就是樸素的食物。我每到素食餐廳用餐,就會特別留意餐廳所使用的碗,如果能襯托出樸素心意,往往就得到我的衷心讚歎。記得在竹東的潛園,是客家的素食餐館,所使用的那種客家風味的粗陶碗,就很適合他的素食客家小炒或一碗最簡單的湯麵。

一個樸拙的木碗,或是佛陀時代的缽,對映著最樸素的心情,托缽化緣得回來的食物,都要用最簡單的心來進食吧。像是曾去過苗栗的華陶窯,一個自己拉坯做出來的陶盤,可以置水、種荷花、養魚,可以飲水,也可以盛飯菜,無論何種用途,都像是本心所做出來的。

最好的是日本良寬和尚所寫的心境:「少小拋筆硯,竊慕上世人,一瓶與一缽,遊方知幾春。」如果心可以無所牽掛,不再攀附計較,一個碗或一個瓶子就可以走遍天涯。但碗和心、心和嘴、嘴和食物真有如此的差別嗎?

提婆尊者是龍樹菩薩的弟子,向以面對外道辯才無礙著稱,有則禪宗公案,僧問巴陵禪師:「如何是提婆宗?」巴陵答:「銀碗盛雪。」這個畫面多麼的美啊,雪盛在銀碗裡,既是有卻又是無,碗和雪都不留痕跡。

就如《寶鏡三昧》所寫:「雖非有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睹。」銀碗裡的雪、木碗裡的飯,都像形影一樣,隨時能照見我們的心。當我們講話的時候、寫文章的時候,表面看來是動心起念,和禪宗「不立文字」的精神相違背,然而,即使在那些時候,我們的心仍可以如如不動,那碗裡的雪隨時都將融化,不是說有,也不是說沒有,如同端著木碗時,那飄散米飯的香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