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人類最完美的品性

2021/10/24 05:30

◎王丹

◎王丹

提到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1776),大家都知道他是蘇格蘭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在西方哲學史上,他因為是早期經驗主義的代表而聞名,其《人性論》一書影響巨大。也有些人知道,他最早是一位歷史學家,其《英國史》鴻篇巨製,堪稱英國歷史學界的經典著作。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個人品性,也曾被稱頌為「人類的完美典範」。這不禁讓我們好奇,到底什麼樣的品性稱得上「完美」?

如此褒揚休謨的也不是普通人,而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在劉仲敬翻譯的《英國史》(吉林出版社,2012)一書中,開篇附錄了亞當.史密斯寫給另一位紳士威廉.斯特拉漢的一封信,詳細報告了休謨去世的消息。信的最後對休謨的品行蓋棺論定:「或許在人類弱點允許的範圍內,他的智慧和品德已經接近人類的完美典範。」這聽起來實在有拍馬屁之嫌,但亞當.史密斯是認真的,因為他給出了具體的介紹,而這樣的介紹刻畫出休謨品性的特點:「他的性情,如果我可以這麼說,比我認識的任何其他人都平衡得更好。甚至他運氣最壞的時候,極有必要省吃儉用,但這從來沒有妨礙他做出慈善和慷慨的舉動。他的節儉不是出於貪婪,而是熱愛獨立。他溫和的性情從來沒有削弱剛毅的心靈,堅定的決心。他一貫的幽默是天性,性情愉快的自然體現,以細緻入微和謙遜質樸的調和,甚至沒有最輕微的惡毒成分。惡毒在其他人身上稱為機智,經常成為不愉快的根源。他開玩笑從來沒有一點羞辱別人的意思,因此遠遠不是冒犯,一般都會讓人愉快,開心,甚至對開玩笑的對象同樣如此。他的朋友經常是他開玩笑的對象。在他所有偉大,親切的品質中,這一點對他不拘行跡的言談最有幫助。」

在這段溢美之詞中,我們看到了亞當.史密斯對於「人類完美品性」的定義:第一,好的品性,是一個人能夠不走極端,能夠平衡自己的性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能夠保持既溫和又堅定。我們大部分人,要嘛因為太溫和而變得懦弱,要嘛因為太堅強而變得不可理喻,把握好兩極之間的平衡,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亞當.史密斯認為休謨做到了。

第二,就是適度的幽默。西方文化對於幽默在人類品性中的重要性,是東方文明很難理解的。怎樣能夠輕鬆地開玩笑,讓被取笑的對方不會感覺到被冒犯,讓自己的玩笑不要變成刻薄,這是一種文明的體現。就這點而言,人類的品性到底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是很值得細究的。在當今的現實中,有太多的人自以為是在幽默,但是他的幽默往往變成別人「不愉快的根源」,變成單純的牙尖嘴利。這樣的「幽默」,其實是對文明的褻瀆。

而亞當.史密斯眼中的休謨,能夠讓被開玩笑的對方愉快開心,純粹是因為他的幽默來自天性,是其內心性格的自然流露,這樣的品性因而就是「完美的典範」。在這裡,我們一定要重視「自然流露」四個字的意義,去審視自己的「幽默」有多少是「自然」的,有多少是「不自然」的。

為了印證亞當.史密斯的說法,我們不妨看看休謨在自傳中對於自己的一段描述:「總結我的性格,我是,或者不如說過去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我的脾氣大體上開朗,合群,愉快,有所依戀,幾乎沒有仇敵的傾向,所有感情都非常中庸。雖然我常常失望,但即使我主要的欲望――愛好文學聲望――也從未使我變得尖酸刻薄。」仔細推敲每一句的內涵,你就會知道,什麼是近乎完美的人的品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