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國際藝聞】探討「移民」與「多樣性」議題 美國康托藝術中心「美國圖書館」展

2022/04/02 05:30

史丹佛大學康托藝術中心是巴黎以外最大的羅丹作品收藏處,免費入館,但需事前上網預約。(趙凱喬攝)

文/趙凱喬

美國史丹佛大學附設的康托藝術中心(Cantor Arts Center),以收藏近200件羅丹雕塑品為最著名館藏,是巴黎以外最大的羅丹作品收藏處。目前該中心正在展出一場啟發自移民、致敬多樣性議題的裝置藝術──「美國圖書館(The American Library)」,展至2023年6月4日。

展覽現場由6000本荷蘭蠟印織物裝幀的書籍所構成,作者Yinka Shonibare CBE本身是位英國奈及利亞裔的藝術家,以探索殖民主義和後殖民主義而聞名,其作品分布於倫敦泰特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等國際著名館藏中。這些蠟染書封五彩斑斕,其面料源自印尼紡織品,在荷蘭製造並於西非銷售,自1960年代以來,一直被譽為非洲身分的象徵;該面料的起源與混合背景,也成了美國歷史中多元文化身分的完美隱喻。

「美國圖書館」由6000本美麗的荷蘭蠟染織物裝幀的書籍所構成,書脊上印著對美國有重大貢獻的移民者名字。(趙凱喬攝)

細看這些書籍,書脊上用金色字體印著的,是一位又一位移民者的姓名,或是他們的祖先移民到美國時所用的名字,以及大遷徙期間搬遷的非裔美國人之名。這些人在科學、哲學、音樂、藝術、文學等各個領域,對美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在另一方面,大多數移民者在搬遷期間或之後,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歧視和困難。透過這些書籍無言的引導,讓觀者深思:若美國歷史上沒有這些移民者的貢獻,現今的美國又會是如何的樣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