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2-2)【藝週末.廟宇建築藝術】凝視信仰之美─如何欣賞台灣廟宇建築

2022/04/24 05:30

撰文.攝影/谷為陵

石雕藝術 龍柱、石獅、牆身

石雕在廟宇裡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前殿部分,從石柱、石獅甚至到整面牆壁,幾乎都是石雕作品。石柱分為龍柱、花鳥柱、八角柱、方柱、圓柱等不同造型,龍柱在雕刻上最為複雜,也被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前殿與正殿,而前殿的龍柱通常是全廟裡最精美的一對。

有的龍柱是浮雕,有的是透雕,差別在於龍與柱子之間有沒有空隙,龍柱上面所雕刻的龍有1尾的單龍柱,也有2尾的雙龍柱,頭在下、尾在上的稱為「降龍柱」,有風調之意,頭在上、尾在下的是「升龍柱」,代表雨順,也有人認為一柱升龍一柱降龍代表「乾坤交泰」,象徵生生不息。

三峽長福巖的花鳥柱是欣賞焦點。

石獅是廟宇裡另一個極具特色的石雕作品,做為萬獸之王,獅子有守護廟宇的意涵,也有穩固門柱的實際功能。外型上左雄右雌,公獅腳下通常有顆彩球,而母獅腳邊是一隻小獅子,一般會將公獅設計成張口、母獅閉口,但大龍峒保安宮及大甲鎮瀾宮等廟宇的母獅也是張口設計,有人開玩笑說這是女權運動發展下的成果。

大龍峒保安宮的兩隻獅子都是張口設計。

廟宇前殿的石堵牆面以擬人化的原則命名,從下而上依序為櫃台腳、裙堵、腰堵、身堵、頂堵等,每個部分都有常見的雕刻內容:身堵是視覺焦點,最為重要,常做成螭虎窗,透雕成窗戶具有通風效果,螭虎團爐也有趨吉避邪及香火綿延的吉祥寓意,若是左右相互對望的龍堵與虎堵,則常雕刻成雙龍戲珠或猛虎下山等主題;裙堵上常出現麒麟、大象這類的圖樣;櫃台腳在最底部,有時會雕成矮櫃的腳座;腰堵與頂堵面積小,通常雕飾簡單線條或花卉。

木雕藝術 天花板、屋簷、木架構

傳統的廟宇是以木架構來支撐建築物,大木作承載重量通常不雕刻,小木作才是匠師們炫技的好所在,包括托木(雀替)、斗抱(獅座、象座)、吊筒(花籃)、瓜筒等地方,尤其位於步口通樑下方的長形木構件──員光,通常由主匠師親自執刀,武場人物著重架勢,文人則重表情與姿態,若細細觀察有時還能見到師傅們留下來的有趣字樣,如:大龍峒保安宮內的員光上面刻有「好手工不補接」、「真手藝無更改」等,在對場競作下有與對手較勁之意。

小木作是匠師們炫技的好所在。

若提到細膩複雜,不能錯過「網目斗拱」與「藻井」,網目斗拱是在廟宇屋簷下方的位置,外觀綿密似網,連成一片,除了用來支撐屋頂的重量外,亦有高度裝飾性。藻井位於室內天花板的位置,有點西方拱頂的味道,透過層層斗拱逐漸內縮成圓弧形,有外觀如同蜘蛛網的八角藻井,也有像漩渦般的螺旋式藻井,繁複又細膩的工法,令人嘆為觀止。

新竹城隍廟內有八角藻井。屋簷下方的水車堵以文戲為主。

彩繪藝術 門神、壁畫

彩繪的裝飾除了美化空間,還有保護建材、延長使用年限的使命,在廟宇裡比較顯眼的彩繪就屬門神與壁畫。

前殿也常被稱為三川殿,有種說法是開3個門像「川」字,也有一說是開門供穿越所以有「三穿」之意,門上通常繪有門神,負有阻嚇鬼怪、守衛廟宇的任務,常見人物有武門神:秦叔寶(粉臉)與尉遲恭(黑臉)、哼(青臉)哈(紅臉)二將、四大天王(各持劍、琵琶、傘、蛇或貂,象徵風調雨順),文門神則由文臣、太監或宮娥的手持物來分辨,代表加官(持冠)與進祿(捧鹿)、富貴(捧牡丹)與進爵(持酒杯)等吉祥含意。然而並非所有廟宇都會有人物造型的門神,像孔廟或關聖帝君等廟宇會以門釘取代,108顆為極數。

秦叔寶與尉遲恭是常見的門神。

廟宇內部的彩繪,以壁畫所占面積最大,不只做為裝飾美學,還有教化普羅大眾的意義,透過一幅幅神話、歷史典故或民間傳說來警世勸善、傳達忠孝節義或宣揚邪不勝正的理念。

走進一座廟宇,彷彿走入一間藝術博物館,裡面收藏著歷代大師們的傑作及人們敬天畏神的謙卑與感恩之心。

彩繪壁畫通常來自歷史典故或民間傳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