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以轉型正義開啟對話 兩廳院《非常上訴》邀觀眾當國民法官

2022/11/11 05:30

楊碧川親自參與《非常上訴》演出。(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我本無罪,何來除罪」,以紀錄劇場形式演出為主要形式的狂想劇場,2019年在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推出《非常上訴》,邀請2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欽生與楊碧川站上舞台親訴當年遭遇,藉由劇團打造的虛擬法庭,重新審視台灣長達38年的戒嚴法是否具有正當性。今年應兩廳院秋天藝術節邀請,《非常上訴》重製搬上國家劇院舞台,同時開放民眾成為「國民法官」,參與投票評議,開啟「轉型正義」對話空間。

觀眾了解當年非法審判後可透過選票進行理性的思辨。(記者凌美雪攝)

以呼應社會議題脈動為主軸的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希望透過劇場獨有的體驗,帶領觀眾進而思考、辯證不同聲音與面向。

陳欽生在《非常上訴》親自述說自己的故事。(記者凌美雪攝)

《非常上訴》昨(10)日彩排,呈現2位代理演員吳志維、于聲國演繹陳欽生與楊碧川的親身經歷,以及模擬法庭開庭等段落,全劇演員包括安德森、陳祈伶、孫宇生、齊藤伸一、蕭景馨皆出席共演。

此劇最大的特質是,2位受難前輩當年被關的原因大不相同,卻判了相同的罪。編劇沈琬婷指出,陳欽生是標準的冤假錯案,楊碧川則確實想要反抗政府,「他們的光譜這麼不一樣,卻被判了同樣的罪,我們可以藉此思考,是什麼樣的法律,會這麼不明確跟模糊到原由差這麼多的人,都依然會在這個情況下受到差不多的刑罰。」2位政治受難者前輩除透過戲劇現身說法,也重新回顧過去痛苦的生命經歷,此次在具有威權象徵的中正紀念堂空間進行演出,對2人都是別具意義。

台灣《國民法官法》將於明(2023)年正式施行,凡年滿23歲之公民皆有可能被抽選成為法官,在法庭上與職業法官共同審判重大刑事案件。因此,本劇以虛擬法庭的表現形式,邀請觀眾在中場休息時間作為「國民法官」參與評議,期盼引領觀眾看見1970年代被噤聲的歷史,以及了解當年非法審判後兩位政治受難者的境遇,再透過選票進行理性的思辨與討論,搶先體驗《國民法官法》。11日至13日演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