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看見台東池上質樸的美感 全鄉總動員響應藝術共創

2023/01/09 05:30

藝術家展間有平面繪畫也有裝置作品,可見池上米鄉的生活印象。(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東報導〕台東池上近年來從米鄉延展成藝術之鄉,如同水生土長的稻米,可說都是居民共創的成果,因此,在2023開年,台灣好基金會策畫了一項特別的展覽,「質樸的美感 池上人水生土長藝術共創展」,邀請民眾一起欣賞池上的顏色、品味池上的味道,欣賞池上豐富的人文面貌。

「質樸的美感 池上人水生土長藝術共創展」由10位藝術家與超過300位在地居民藝術共創。(記者凌美雪攝)

台灣好基金會駐點扎根池上,2009年起推出以表演藝術為主軸的「秋收稻穗藝術節」,之後也開始認養老房子邀請各地藝術家駐村,而在地人「建興碾米廠」負責人梁正賢,將60年老穀倉打造為池上穀倉藝術館,開館至今5年。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表示,5年來約有超過一半的在地居民進過藝術館看展覽,但團隊總想著如何吸引另一半沒想過或怯於親近藝術的人進館?於是萌生邀請居民共創藝術的想法,並邀請到曾於2010年到池上生活創作的盧銘世策展。

在地居民親手繪製66幅「池上人.心上人」,展現素人最真誠而質樸的美感。(記者凌美雪攝)

盧銘世把此次策展變成全鄉運動,池上鄉親從3歲到89歲,不論是小學或中學生、在地的小店主、家庭主婦、學校老師、年輕村長、退休阿公阿媽、移居的建築師夫婦、初來乍到的池上新移民等,不分男女老少都響應共創。李應平說「這應該是台灣第一次藝術家與在地鄉親同時具有主體性的藝術共創實驗。我們在作品中,既可以看見鄉親們的視角,同時也可以看到藝術家的視野……『質樸的美感』展現的正是池上人對生活的自信與底氣。」

展覽分2大主軸,其一是王金生、王德合、尹信方、陳慶夥、張文靜、張志聰、張若綺、蕭雯心、盧銘世、謝其昌10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另一則是10位藝術家與超過300位在地居民的藝術共創。特別的是,創作主題也是由居民交流過程決定,在藝術家的引導下,參與創作的池上人將自身的生命歷程和情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化為創作元素,透過共創看見自己和池上的美麗紋理。

創作主題包括「池上人.心上人」速寫肖像、展現在地產業情感的「池上人.心中米」、記錄在地生活的「池上上河圖」、從一粒米到一畝田的想像「種種種」、小朋友對生活環境認知的「校園植物顯影」、每人印象中「池上的顏色」,打開五感的「池上的味道」,以及「夢想的田」、「池上的脈絡」等,充滿質樸美感。即日起展出至4月9日,農曆新年自1月15至24日休館,大年初四恢復正常開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