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街道的氣息 6之1 流動的城市

2007/09/25 06:00

文.攝影◎阮慶岳

這幾年我對建築的關注,明顯轉到對城市議題的思索,與東亞大環境趨勢走向的觀察上。

原因是我覺得現代人生活的衝擊,最大的矛盾點還是在於城市興起這件事情上。北宋的汴京固然人口上百萬,當時已經嘆為觀止了,但比起工業革命後,蝗蟲般大批由鄉村遷移入都市,規模動輒上千萬的現代城市,還是小巫與大巫之比。

城市在因應這樣迅速擴大的過程裡,陣痛自然難免。20世紀是以同樣快速的硬體建設做回覆,譬如蓋捷運、高鐵、核能廠、摩天大樓等等,對市民做出現實問題的解決交代;然而,許多現代城市到了21世紀,逐漸發覺硬體建設已經不是城市競爭的關鍵處,反而許多無形的流動軟體,例如電腦與寬頻普及性、文化創意的活躍度,常民生活的活潑性,以及各樣通路的暢通性,像是手機、宅急便、7-11等,才是城市風華的比較處。

一種對自發、有機、靈活與可變異的需求,正在取代過往龐大硬體建設的固定解答模式,微型多樣挑戰巨型單一,可見與不可見的無數通路,並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這樣由下而上的自發力量,融合常民文化的城市生態,正在東亞城市迅速發展也明顯可見。

這樣的城市有一種流動的特質,她並不追求固定與永久,維持著自我的外貌模糊多變、內在日日自我更新的品質。最迷人的是細微處所,如街道巷弄、小店攤販的豐富多樣,與個人勇於介入城市的自發態度,而不是完全倚賴井井有序的上層控管。

對我而言,台北就是這樣一個流動的城市。

有點像微風、河水與詩句,與紐約巴黎倫敦都不同,令人喜歡也驕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