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催生台灣文學國家園區 文學樹人育苗:象徵文學與土地連結

2023/03/27 05:30

台灣文學界人士張良澤(左3)、前台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右6)等人進行「文學樹人」育苗活動,期待台灣文學國家園區開花結果。
(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提供)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催生「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台灣文學界發起成立「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將向內政部申請立案,昨(26)日在台南市歸仁區舉行「文學樹人」育苗活動,約50名文學界人士將苦楝種子或樹苗種在盆栽裡後,吟誦自己的作品給樹苗聽,象徵文學與土地的連結,也期盼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構想,能夠成為台灣人共同的夢想。

「文學樹人」育苗活動,張良澤將自己的作品唸給栽種的樹苗聽。
(記者劉婉君攝)

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構想源自資深台灣文學研究者張良澤,2021年首度提出後,獲得台灣文學界熱烈響應,去年在台南市麻豆總爺藝文中心設置「台灣文學國家園區推動委員會」辦公室,迄今已有超過3百人加入。由於該案遲遲未獲得中央政府具體回應,文學界再發起「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昨天在台南市歸仁區召開發起人會議,共有51位發起人,選出籌備委員張良澤、鄭邦鎮、商毓芳、江寶釵、蔣為文,並推選鄭邦鎮為主任委員。

「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籌備會成立。
(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提供)

張良澤致詞時拿出日前逝世的前「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所寫「為台灣文學奉獻」,他表示,近代台灣文學史上有2次大災難,第1次是228事件,許多台灣作家因為害怕被抓,將一生辛苦收集的資料、從海外帶回來的書燒掉,造成台灣文學的大斷層,相關研究找不到資料;第2次則正在發生中,在電腦和手機取代紙本的時代,如果不趕快設立一個園區完整保存這些前輩的資料,很快就會造成第2次的文化大斷層。因此希望協進會成立後,有正式的組織便於大家分工合作,為建造台灣人的精神堡壘而努力。

與會的文學界人士隨後也在盆栽中種下苦楝的種子、樹苗或阡插,再將自己的文學作品別在樹苗上並吟誦給樹苗聽,呼應台灣文學家葉石濤說過的「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及「作家是地上的鹽」。商毓芳表示,後續這些文學家所培育的樹苗,將種在每一個願意和文學結緣的角落,將文學與樹帶進當代台灣人的生活與空間,待台灣文學國家園區成立後,再移植至園區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