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公視藝術很有事 聚焦吳瑪悧

2024/01/04 05:30

吳瑪悧曾於展覽中設置鞦韆,讓民眾親身感受藝術。(公視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公視推出的「藝術很有事」系列紀錄片最新集數聚焦藝術家吳瑪悧,將於今晚播出《吳瑪悧 用藝術雕塑社群》,記錄藝術家超過40年的創作生涯,及其投入「參與式藝術」心路歷程。

為落實藝術美學教育,《藝術很有事》企編孫濬(左起)、藝術家吳瑪悧、導演陳書正前進校園與學生對談。(公視提供)

吳瑪悧表示,「後工作室」的創作形態,是藝術家離開傳統個人創作的空間,走入不同社區、環境及各種地方創作。她強調,「當代藝術應反其道而行,將藝術家送到各社區,在製作或發展的過程,甚至也能讓社區共同參與」。

投入「參與式藝術」20年的吳瑪悧是台灣當代藝術領域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是首位國家文藝獎美術類的女性得主,長期關注女性與土地記憶議題,深耕藝術教育領域,制度或系統形成一種對話近年致力於社區藝術和環境生態行動與實踐。

吳瑪悧的作品包含多層次意涵,去年7月甫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辦完個展,作品《盪》在美術館內陳列兩個鞦韆,其中一個擺滿了搖搖欲墜的碗盤,呈現個體與制度或系統之間的對話,具有危險關係的張力;另外一個鞦韆,開放民眾體驗,企圖改變觀眾對於美術館空間的感受,重新定義藝術在生活中的角色。

吳瑪悧認為,藝術是一個溝通的媒介,同時也是訓練感官與表達力更為敏銳的過程,將藝術家邀請到不同的社區,透過互相交流,就算是看展覽也能是好的「刺激」。此外,為了落實藝術美學教育,公視攜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舉辦藝術推廣系列課程及座談,邀請吳瑪悧至澎湖縣馬公高中與學生對談。詳詢公視《藝術很有事》臉書粉絲專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