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探問亞洲華人身分認同 周書毅《我所起舞的地方》5/3衛武營全台首演

2024/05/02 05:30

《我所起舞的地方》在新加坡演出情形。(衛武營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衛武營與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跨國共製舞蹈節目《我所起舞的地方》,歷時3年籌備,繼新加坡之後,將於本週在衛武營進行全台首場演出,看編舞家周書毅如何在台灣與新加坡兩座島嶼上,透過舞蹈作品探問亞洲華人的身分與認同。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部土地與人類的時間史,周書毅說,舞作名稱中的「地方」表示「身體」,是舞者的背景、文化以及舞蹈呈現的方式。過去3年來,周書毅透過移地創作加上不斷地與舞者們對談,在跨國際、跨語言、跨文化、跨越不同語言的衝擊下,去打破身體框架,然後重新梳理,希望透過身體與生命的移動,看見過去、想像未來,同時開始思考我們要繼續在什麼「地方」起舞。

《我所起舞的地方》由多種語言貫穿,5位來自新加坡舞者洪國峰、黃祖祐、董家威、蔡卓恩、蔣佩杉及4位台灣舞者余彥芳、梁俊文、楊雅鈞、鄭志忠,帶著各自移動的生命史和不同祖籍語言的表述,展開對華人遷徙與自我認同的探問。

包括華語、客語、福建話、台語、英語、馬來語、新加坡英語、日語及舞蹈語言等,演出中,時有兒歌樂音響起,有時舞者在舞台上玩起兒時遊戲123木頭人,搭配燈光與舞者身影投射變化,彷彿在舞台上建構出一個時光隧道,讓9位舞者在舞台上盡情揭露自己的過去。

「大家可以把現代舞當作是一個跳脫平常敘述邏輯的語言」,周書毅表示,這次創作很開心能邀請到出生於高雄的音樂家王榆鈞,和來自香港的舞台燈光設計李智偉。舞台上,藝術家們透過音樂與燈光的變化再搭配上舞者肢體呈現,一起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新「語言」,引領觀眾一起探究流失、傳承與創造的語言,「然後再一起回看我們的起點與選擇」。

5月3、4日,在衛武營戲劇院演出,詳詢衛武營官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