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捷克懸絲偶戲 訴說東歐文化-台灣博物館最新特展

2007/11/15 06:00

台博館展出充滿異國風味的捷克懸絲偶戲展。
(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在深具台灣歷史味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除了古蹟建築外貌很有西洋風格之外,最新的特展「波西米亞偶的家──捷克懸絲偶戲展」(Traditional Czech Puppets),則是台博充滿來自東歐的異國浪漫氣息。

這個來自捷克國家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Czech Republic)的展覽,內容及展品選件以捷克偶戲的發展史、演出場域、戲劇元素及劇場分析、童話故事為主,並以劇場方式呈現捷克戲偶及其故事背景,在展場裡,每換一個場景都有一個精采故事。

其實,去過捷克的人都知道,尤其在布拉格,幾乎到處有懸絲傀儡戲偶,吸引觀光客駐足凝視。因為懸絲偶戲自17世紀以來,已然形成最具悠久歷史的傳統民俗藝術,來自英格蘭、尼德蘭或德國的表演團體便開始巡迴於歐洲各地演出,他們將懸絲偶戲帶到了捷克,由師傅用操縱線索加以舞弄掌控的懸絲木偶,日後便成為捷克傳統藝術的菁華所在。

偶戲的帶動,連當今許多優美詩作也產生自該民間藝術中。而在19與20世紀交替之際,偶戲劇場從鄉村廣場和酒館旅店逐漸轉移到郊區別墅及都市的室內聚會場所,著名的捷克作家、演員、藝術家與平民百姓家中開始利用小型的桌上劇院,替自己與朋友的小孩演出偶戲,因此形成以小型戲偶、裝飾用布景、劇本以及使用說明所組成的紙上劇場。

在台博館的特展共分兩大主軸,其一是民間偶戲部分,其次即家庭偶戲劇場。民間偶戲是了解捷克鄉村與捷克文化的好方法,家庭偶戲劇場則是以童話故事為主要情節,每種角色的鮮明面貌,如龍、水精靈、仙女、巫婆或惡魔等,都在展出之列。展期至明年1月6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