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千辛萬苦舉辦台灣月-平路用文化讓香港看見台灣

2007/11/19 06:00

平路用她文學家的敏感,把台灣藝術的精采,帶給香港社會。(記者趙靜瑜攝)

記者趙靜瑜/專訪

用文化讓香港看見台灣,是多年擔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平路最大的心願,策畫「台灣月」多時,今年總算順利收成,優人神鼓上週在香港演出兩天,雖需索票但全場爆滿,更吸引了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及許多香港社會名流、藝術界以及教育界人士觀賞,堪稱台灣文化的成功出擊。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是歷年灣團體舉辦的活動中,最高位階的港府出席官員,也是香港地區前五大權力人士,對此平路很低調,她說她知道曾俊華私底下非常喜歡西洋劍,「優人神鼓的演出包含了一些劍道,我想他可能是對這個感興趣。」用這種迂迴細膩的文化想望,讓外人對台灣感興趣,進而了解台灣,這比什麼都有用。

「不要忽視香港的傳播力。」九七之後,台灣一直認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刻意忽視香港,但換個角度想,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西方世界面對亞洲最重要的窗口,台灣如果可以在這裡展現能見度,對西方世界的傳播,同樣可收雙重效果。就這樣,無太多外力支持,平路幾年來收起她平常「少根筋」的性格,用她文學家的敏感,一點一滴說服香港社會、台僑與台商,用文化與感動建構台灣的主體性。

幾年下來,平路已經小有成就,今年的「台灣月」來自台商與港商的贊助是去年的十倍,今年的節目包括優人神鼓、薇薇夫人畫展、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茶與樂的對話」以及大提琴家張正傑與京劇小生朱陸豪合作的《美猴王》等等,各自其藝術質感,更重要的是,這些節目裡面都有台灣最難能可貴的「生命力」。 平路說,在香港,藝術是階級的象徵,跟一般人距離很遙遠,香港人太商業,太物質,他們的藝術有些冷冰冰,但是台灣文化當中,最重要也最感人的,就是發自內心深處對生命的熱情與對藝術堅持的光熱,透過文化打破階級,可以讓港人認識不一樣的台灣。

「很多在香港的台商都很想為台灣做點事,可惜過去的做法太政治,一直沒有這種文化機會。」不但台商支持、企業支持,就連香港大學等教育界也都樂觀其成,希望有台灣的表演團體可以來香港演出,平路說,光是靠光華新聞中心其實不夠,她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台灣月」可以以一個委員會的形式繼續存在,讓「台灣月」這個藝術節更有自主性與獨立性,這樣才可以確保演出品質,也永遠為台灣文化開一扇窗。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