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冰封綠色島 格陵蘭

2007/11/26 06:00

冰原永凍層及浮冰景觀。

撰文˙攝影/鄭恒隆

遙遠的格陵蘭,位處地球極上方,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約台灣的60倍大,全島人口5萬多人,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

綠色的土地 依賴海洋資源

根據北歐神話史詩《薩加》記載:西元982年,紅鬍子艾利克森因為犯謀殺罪,於是從冰島流亡至此,並為該島取名「Greenland」(格陵蘭即「綠色的土地」),藉以吸引更多的移民,他的妙計果然招來一些北歐人民移居至此。

事實上,格陵蘭全島約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處於北極圈內由冰雪覆蓋,氣候嚴寒,冬天甚至達攝氏零下40度,夏季最高溫度也很少超過10度。這裡是繼南極洲以外,世界另一個主要冰原和淡水的儲藏地區,只有島的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由於空氣異常乾燥,難以形成積雪,原始地貌在夏季時才得以顯露。植被以苔原植物為主,連矮小樹木都很少見,可耕地面積只佔全境1%,只有在沿海無冰雪地區才闢有道路,內地交通端靠雪橇和小型飛機,夏季時,西岸交通以渡輪為主。

格陵蘭完全依賴海洋資源,狩獵和出海捕魚是當地人最主要的職業,適合旅遊的季節為每年5月到9月的夏季,隨觀光人口的湧進,旅遊旺季時,當地的愛斯基摩人也會從事開快艇、導覽、餐廳侍應、傳統歌舞表演等工作。

Kulusuk飯店 欣賞傳統歌舞

抵達「庫魯素喀」(Kulusuk),這個以愛斯基摩人為主、設有機場的部落,截至2006年8月,總人口數僅302人,但色彩鮮明的建築給這個人煙稀少、色彩簡單的島嶼增添無限生機與浪漫。

庫魯素喀唯一一家飯店「Hotel Kulusuk」,經營者是現年27歲的皮爾‧尼可拉森(Per Nicolaisen),父親是丹麥人,母親是愛斯基摩人,雙親於1974年在東岸的塔斯拉克成立「Hotel Angmagssalik」至今,該飯店現由其兄長負責,高中學過餐飲管理的他,5年前決定遵循母親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繼承父母的事業,在當地成立「Hotel Kulusuk」。

欣賞愛斯基摩人的傳統歌舞是遊客的最愛,飯店特地安排「傳統鼓」的單人表演,這是愛斯基摩人所敲擊的鼓,鼓皮用北極熊的胃所繃成,擊鼓方式有別於印地安人直接以木棒敲擊鼓面的演奏方式,是先在鼓皮上沾水,然後用木棒敲擊鼓邊的木頭框,藉以和鼓皮產生共鳴而發聲。

在4段故事的表演中,「天鵝與老鷹」的愛情故事特別發人省思,故事闡明生活習性完全不同的鳥禽相戀,有很多條件是無法配合與勉強的;天鵝是候鳥,老鷹是留鳥,天鵝的短暫停留讓老鷹心生愛慕。當季節變換,天鵝必須啟程南飛,老鷹為愛捨棄家園緊緊相隨,但在橫渡海洋的旅程中,天鵝飛累了可浮在水面上休息,茫茫滄海中卻完全沒有老鷹可棲息之地,精疲力竭的老鷹最後淹死在大海中。

故事的結局,讓人想到庫魯素喀機場裡,一家老少送家中男主人出國工作時不捨的淚水。在現代生活衝擊下,原始部落無法免俗的必須為金錢做出犧牲,屬於純淨大地的愛斯基摩人,在燈紅酒綠的異鄉是否能找到心靈的棲息地?我想儘管經濟需仰賴丹麥援助,但格陵蘭壯闊的天然美景,應該會讓當地居民感到富足與驕傲吧。

人文采風 關於愛斯基摩人

根據皮爾‧尼可拉森的觀察,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對愛斯基摩人的傳統文化並沒有產生多少影響,因為觀光人次並不多,反倒是「電視」的輸入,對傳統家庭生活造成極大衝擊。

年輕一代的愛斯基摩人生活已完全現代化,在觀光客能及地區,年輕人幾乎人手1支手機,且已不太吃自己的傳統食物。提到食物,皮爾‧尼可拉森發現很有趣的改變,傳統愛斯基摩人的食物有很多採生吃方式,例如海豹肉、魚、醃漬食物,甚至是鯨魚肉,一般遊客通常很難接受,只有少許有勇氣的人願意嘗試,年輕一代的愛斯基摩人於是發揮巧思,將傳統食材的烹煮方式西化,例如海豹肉用西式牛排的方式調味煎烤。

另外,皮爾‧尼可拉森表示,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中,女子不會到外面工作,家務是她們的生活重心,男人則出外打獵或當漁夫。然而為了因應現代生活,家庭裡必須有額外的金錢收入,觀光事業的發展,讓男人可以遵循傳統留在本島而不必到國外工作。例如在夏季的觀光熱潮期間駕駛觀光船和快艇,飯店則提供婦女各種工作機會,即使在現代生活的衝擊下,觀光事業讓當地的愛斯基摩家庭得以保留傳統生活。

但「酗酒」在格陵蘭是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格陵蘭的人口比例,丹麥人約佔20%,高達80%的愛斯基摩人,由於天氣寒冷,即使受聘工作仍會因酗酒問題而疏忽工作,遇到這種員工,皮爾‧尼可拉森通常會給2次機會,如果仍無法改過就會開除。

悠遠歷史 格陵蘭小檔案

1386年格陵蘭正式歸屬於挪威,當時挪威是北歐三國卡瑪爾聯盟成員,在該聯盟瓦解後,格陵蘭又隸屬丹麥和挪威雙重君主國的統治。1814年根據「基爾條約」,挪威歸屬丹麥,丹麥重新獲得格陵蘭的主權。

挪威於1901年獨立之後,在1920年代佔領當時無人居住的格陵蘭東部地區,宣稱該地是無主土地,聲稱對其擁有主權。1933年丹麥和挪威兩國同意將此爭端提交國際法庭仲裁,結果丹麥獲得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二次大戰期間一度由美國代管,戰後歸還丹麥,成為丹麥的一個州,在丹麥議會中擁有2個席位。1979年格陵蘭建立內部自治政府,自行管理格陵蘭事務,只有與丹麥王國有關的案件才由丹麥司法機構裁定。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丹麥國內出現希望格陵蘭獨立的聲音,格陵蘭雖然擁有豐富的礦產,但大部分都在冰原下,除開發技術上的困難外,基於保護生態環境的考量,開發計畫經常遭受國際環保團體反對,經濟大部分仰賴丹麥政府挹注,目前丹麥政府每年要資助格陵蘭30億克朗(Krone),約合5億新台幣,造成丹麥政府很大的財政負擔,丹麥人民因此發出反對聲浪。格陵蘭自治政府由於沒有強大經濟作後盾,因此對於「獨立」一事意願不高,至今猶擱置不談。

與野生愛斯基摩犬奇遇記

格陵蘭如夢似幻,千萬年來一直保持自然純淨的原貌,令人著迷嚮往,是一個滌淨心靈的好地方。我特地花120美元商請愛斯基摩籍船夫載我前往永凍層,不曾面對的大冰原就近在咫尺,幾乎伸手可及,內心的震撼讓我久久不能自已。

奇異的是,有一頭野生愛斯基摩犬脫離狗群朝我們的船直奔而來,並數度試圖躍進船內,船夫多次以長木棍驅趕,牠仍然持續發出哀鳴聲,似乎急欲與我親近,始終不肯離去。狗兒異常行徑讓船夫疑惑不解,我們討論的結果,船夫認為或許我上輩子是跟牠在一起拉雪橇的愛斯基摩犬,我也深有同感,於是學習牠的叫聲,回應來自前世野性的呼喚,那種心靈交流的感動,回到台灣至今依然強烈!

深刻感受中國鴨霸行徑

從「庫魯素喀」搭乘1小時的快艇,可前往東岸最大城市塔斯拉克(Tasiilaq)。這裡雖是東岸最大城市,總人口數僅3000多人,由於該城海灣可停泊較大型遊輪,因此市政廳、警察局、郵局、醫院、學校、博物館等設備一應俱全,但都屬於袖珍型。

在當地博物館的入口處,放置一本精緻木板封面的留言簿,提供給各國旅客簽名留言,打開一看,有幾位台灣旅客在留言簿上寫著:「台灣,加油!」、「來自美麗的台灣國!」但在留言簽名處的「TAIWAN」前面竟都被不同的墨色、筆跡冠上「CHINA」,翻閱全冊認真比對,原來所有被強加冠上「CHINA」的筆跡與其中一個以簡體字簽署「上海加華商務中心」的署名者相同。中國人壓迫台灣人真是用盡心機,即使在遊客稀少的格陵蘭也如此囂張,無所不用其極!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