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沒有柵欄的監獄

2008/01/28 06:00

◎夏夏

2007年台北詩歌節已經落幕,邀請了來自菲律賓的詩人納德拉(Vim Nadera)和越南詩人阮光秀(Nguyen Quang Thieu)。對多數台灣人來說(包括我在內),提到這些國家立即聯想到的,就是外籍勞工和外籍新娘。從這些國家來的詩人,多奇怪啊!

兩位詩人中,菲律賓詩人納德拉不但會寫詩,也曾在2000年以藝術家的身分來台北,參與行為藝術展演活動。在去年詩歌節的活動中,兩位也有多場與詩結合的表演。從他們口中得知,菲律賓人大多數都是文盲,所以詩與文學在菲律賓並不盛行;但在越南,詩是生活,人人讀詩。每天晚上他們最熱門的電台會朗誦詩,這時候大家一定會聚在收音機前面聆聽,情況可能可比當紅連續劇在台灣的盛況吧(又是一個讓我感到訝異的事情)!

台北詩歌節從2006年開始,就配合勞工局舉辦的外勞詩徵件活動,邀請該年得獎的詩人在閉幕活動時,上台以母語發表自己的作品。2006年得主動人的念誦,令在場觀眾印象深刻。2007年得獎的三位得主,分別是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的外勞朋友,但是只有一位到場──來自越南的范氏祥。她身穿紅色的上衣,笑咪咪地走上台,用不標準的國語介紹自己,並且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她在台灣遇到一位對她很好的雇主。接著她用母語吟唱自己的詩作──〈兩位慈母〉。詩中的兩位慈母,一位是生她養她,在越南的慈母;一位是在台三年,照顧她的台灣慈母。在台灣工作辛勞,她思念越南的慈母;有朝一日回到故鄉,她將會想念在台灣的慈母。我們不懂越南話,但是聽她用高亢的嗓音,婉轉柔唱著屬於家鄉的音韻,不少人在昏暗的台下拭淚。而另外兩位得獎者呢?由於比賽結果公布時,他們已經更換雇主,因此失去音訊,只留紙上的文字。其中菲律賓的得獎者Castro Fellsa Venegas得獎的詩作是〈沒有柵欄的監獄〉。離鄉背景到異地工作,生活在陌生人的家裡,形同生活在沒有柵欄的監獄。但是這些苦痛,都是為了「交換家人脫離貧困」。我無法想像若是他到場,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位誠實的詩人?如果他站在台上念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應該拍手嗎?

我想到當在報上看到的新聞:一名印尼女子被雇主虐待半年,每日超時工作十六小時,因過度勞累,操作機器時不慎斷指,也未被送醫救治以及得到合理的休養。當她歷經曲折,被移民局救出時,只想立刻逃離台灣,再也不要回來。我為這樣的事件感到可恥和難過。還有更多住宿環境、生活條件、工作安全,甚至是最基本的人權等問題,在外籍人士們身上不斷發生,其所受之不合理待遇,非我們能想像。每當在報紙上看到這些新聞,讓人一次次紅了眼眶。而這些新聞,到底是屬於地方?社會?還是國際新聞?

如果說詩是靈魂的聲音,那麼這些遠離家鄉的靈魂,何時才能在異地擁有自己的聲音,唱出靈魂的苦痛和喜悅,並且被平等地對待?除了那些在台灣短暫工作的外勞朋友外,還有更多是遠嫁台灣的新住民,生下台灣的兒女。有一天這些兒女長大後,有機會能夠聽懂母親的歌謠嗎?

越南詩人阮光秀的講座活動尾聲,他收起笑容,誠懇地對在場的參與者說:「我要說的這些和詩無關。有很多我的同胞在台灣工作,請大家好好照顧他們。如果有機會,也請多幫助他們。謝謝。」這是一個詩人懇切的請求,勝過任何的詩句。●

──────────────────────────────────────────────────

沒有柵欄的監獄

◎Castro Felisa Venegas(菲律賓)

譯◎楊珊珊

百萬的菲律賓人

為什麼一個接一個地離開家園?

我哭紅了眼 卻也振作精神步上這條路

她們無視前面的險阻

縱使心中有疑慮 她們也不會放棄

她們心中只想著將會擁有的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博奕

繁華如過眼雲煙

摩天大樓是牢籠

我待在陌生人家

只有淚水與悲哀

沒人知道我為何在此

在沒有柵欄的監獄

被未來的憧憬牢牢綑綁

交換家人脫離貧困

枷鎖讓心滴血

日思夜想家中待哺的幼兒

自由的軀體像不止息的機器

在沒有欄柵的牢裡 日夜在暗地的角落哭泣

還有多少母親離家

為著家人的幸福?

還有多少襁褓成長

沒有親娘摟抱呵護

只要菲律賓經濟持續低迷

只要官員們依舊貪腐成習

到國外謀生將永遠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即使那樣的生活是牢獄

在沒有柵欄的監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