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阿烏巫婆

2008/02/27 06:00

阿烏巫婆
◎利格拉樂.阿烏 圖◎閒雲野鶴

◎利格拉樂.阿烏 圖◎閒雲野鶴

星期一下午,是我固定到台中市為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說故事的時間。這一天,台中市下著毛毛細雨,我帶著兩個因病未到校上課的孩子一同前往,兩個孩子都已經距離小一很遙遠了,分別是國三和小六,他們睜著好奇的眼睛問我,要說什麼故事給那些小一的小朋友聽?我想了想卻是半天沒有答案,於是反過去問他們小時候最喜歡聽什麼樣的故事?結果不約而同地都回答是鬼故事,我笑著譏嘲兩個孩子,既愛聽鬼故事卻又最怕鬼故事,還記得他們小的時候,每回說鬼故事的那個夜晚,總是要賴在我身邊才肯睡覺,甚至還會不小心地從噩夢中醒來。

小一的孩子能不能接受鬼故事呢?在去程的路上我心底反覆琢磨,很擔心會有膽小的孩子不敢聽,更擔心會有孩子因此而做惡夢,屆時大概非被家長罵到臭頭不可。但是,愛聽鬼故事似乎是所有孩子的通性,或許,等會兒可以問問孩子們的想法再來決定吧!窗外的雨依舊淅瀝淅瀝地下著,兩個孩子倚偎在我身旁,這種天氣適合留在屋內看書聊天,但是我和孩子們因故相聚的時間有限,所以他們都寧願甘冒淋雨的不適,也堅持要陪著我一起出門。

鬼有台灣與外國之分

換了兩班公車,我們終於抵達了說故事班的教室,裡面的其他老師們原就是孩子認識的長輩,於是我很放心地將孩子留在接待處,轉換場景和小一的學生們上樓去說故事了;做了個簡單的試探,發現這群孩子們對於鬼故事的接受度還算可以,說故事主要是希望藉由故事中的角色來模擬並教育他們,或是能夠進一步地啟發孩子的創造能力,不論是在過去帶自己的孩子,或是過往的教學過程裡,說故事的確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因為地球村效應?我發現孩子們聽與看過的故事裡,大多仍是偏向國外的童話居多,當我問起:「你們覺得鬼長什麼樣子?」孩子爭先恐後回答的答案是:吸血鬼、斷頭爵士(哈利波特)、貞子或是拿著鐮刀的死神(保險廣告),我再繼續追問:「那你們覺得台灣的鬼長什麼樣子啊?」現場突然陷入一片沉默,孩子睜著大眼睛看看我又看看彼此,總算有個孩子問我:「阿烏老師,鬼有分台灣的還是國外的喔?」這下子換我啞口無言了。

當然有啊,我在心底這麼回答著,「你們有聽說過林投姊嗎?」搖搖頭,孩子們沒聽過,「那,總有聽過殭屍吧?」我默默祈禱希望他們稍稍點個頭,雖然這已經算是中國的鬼了,但好歹也是東方啦。結果,孩子一擁而起,學著電影片中的殭屍一跳一跳起來了,嘴中還不停喊著「有,有,有。」一個最激動的孩子順口就說出電影片名:「就是那個《暫時停止呼吸》啊!」說來說去,還是跟電影脫離不了關係,孩子的鬼故事童話全是從電影而來。

不一樣的原住民鬼故事

這時我瞥見小兒子躲在樓梯角落竊笑,我想他大概和我一樣感到很無力吧!既然這些孩子認識的都是國外的鬼,那麼我來說個原住民的鬼故事好了,於是,安撫學著殭屍跳的小一學生,我清了清喉嚨告訴他們:「那我來說個不一樣的鬼故事好了,這個鬼啊,是原住民喔!」孩子們在來上第一節課時,就知道我這個老師是原住民,但是「原住民」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對他們來說還太過艱難,這時候要說個原住民的故事,反而吸引了他們小小的腦袋,都自動自發地坐在榻榻米上,掏著耳朵想要好好聽聽屬於「原住民」的鬼故事。

於是,我模仿起巫婆,發出低沉的聲音念著簡單的排灣族母語,一個小朋友還指著我說:「阿烏老師,巫婆有魔杖耶,妳沒有。」我斜過眼瞪著他說:「原住民的巫婆不一樣!」這才稍微喝止了他對於電影中巫婆的印象;然後繼續叨叨地說起部落裡是如何看待死亡的人與靈,也說起了百步蛇的故事,或許真的是因為我唱作俱佳,不時還會嚴厲地嚇他們一下,居然就有孩子逐漸往牆邊倚靠過去,而且眼淚即將就要奪眶而出了。

一個半小時的說故事時間過得很快,我不過講了兩個故事而已,手錶設定的鬧鐘就尖銳地叫了起來,不僅把我自己嚇了好大一跳,專心的孩子也被這突然冒出的聲音給驚嚇了,眼睛直勾勾地望著我的手腕,深怕從我的袖子裡會攢出一條百步蛇來。我收起模擬巫婆的神情,拍拍手宣布下課了,孩子們終於如釋重負地開始收拾書包,不時還回過頭來張望,唯恐一個不注意就會被我變不見似地。

陌生的母國童話

下了樓,這群孩子奔向在樓下耐心等待的媽媽懷中,我有些心虛地偷聽著孩子與母親的交談,深怕剛剛那些故事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不料,倒意外地聽到孩子們紛紛跟自己的媽媽炫耀著說:「媽媽,我跟妳說喔,阿烏老師其實是巫婆耶!」母親們抬起眼微笑地看著我問道:「老師,妳今天講巫婆的故事喔?」我只好點點頭笑著回答:「是啊!是啊!」完全不敢托盤說出自己其實是模仿部落的老人家說話。

送走了聒噪的孩子們,小兒子和女兒心有靈犀地看著我說:「媽,妳剛剛是跟他們說巫婆的故事喔,我們知道啦,不用裝了。」然後三個人相視大笑。我自己的孩子小時候都聽過這些故事,因此一點兒也不陌生,但是,對於這群只接受過國外的童話或電影的孩子們來說,這似乎是另一種他們更陌生的領域。只是,一想到這些在台灣長大的孩子,還完全不知道自己母國的童話時,我張開大笑的嘴,竟感到微微地酸澀了起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