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彼得.布魯克以殘忍幽默探討種族歧視 劇作希茲威.班西死了將開放保留座

2008/03/04 06:00

《希茲威.班西死了》以滑稽詼諧的對白討論種族歧視。(記者沈昭良攝)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談論種族歧視,可以從滑稽詼諧的對白表現出哀傷與無奈,彼得.布魯克就是這樣一位劇場大師。

昨天起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的《希茲威.班西死了》,故事取材自南非黑人的日常生活,由一連串真實生活經驗建構而成,舞台簡單,意象卻深遠。劇情描述在南非的種族隔離區,班西是遭到社會摒棄的無數窮苦百姓之一。在他的口袋裡,有個被虛偽官員稱為「許可證」的種族歧視文件,有天他跟朋友走在路上,發現了一具屍體橫躺在路中央,他們發現此人名叫羅伯.茲威林資瑪,所有證件一應俱全,班西決定偷走他的證件,擺脫原本的身分而引起一連串故事。

借用新身分的這個舉動,迫使班西面臨更深層的衝突:除了姓名、個性、家人甚至社交經歷都得改變,他也體認到一旦做了決定便無法挽回。這齣戲劇展現了角色身分受到的政治性壓迫,也看見了彼得.布魯克對於身分認同、人性價值、事實真偽以及爭取生存的探討。這種殘忍的幽默感不但引發更激烈的反感,也使這股反感更具美感,該劇1972年於開普敦首演,隔年於倫敦皇家劇院獲頒倫敦劇評人獎;1974年於百老匯艾迪森劇院演出場次高達一百五十九場,至今展開亞洲巡迴。

彼得.布魯克是國際劇場大師,執導超過七十部以上的作品,包括莎劇、歌劇、電影及無數原創劇作,堪稱為20世紀後半葉舞台劇最重要的導演,他對於劇場「即時性」演出的絕佳掌握,更是令人稱許,不過因為已經八十歲,年事已高,並沒有隨演出來台。

該劇演出到明日截止,好消息是原本保留給技術工作的座位共有二十四個,將特別開放售票、嘉惠觀眾,今天中午12時開放售票。《表演藝術》雜誌也推出彼得.布魯克《空的空間》一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