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自戀萬歲的時代

2008/03/26 06:00

◎王丹

自戀萬歲的時代來臨了。也許,早就來臨了。

不信你在街上觀察一下那些25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從機車上跳下來的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對著後視鏡撥弄,整理自己的頭髮,無論男女都是如此。以前的時代,男生有這樣的動作會被認為娘娘腔,是同志;今天,大概已經很難根據這樣的動作辨識同性戀還是異性戀了。人不分男女,性向不分異同,今天的時代,是有志一同,大家一起做夥自戀的時代。

自戀並不是新鮮事。人類在希臘文明的神話傳說中,就製造出了納西索斯成為自戀的鼻祖。這個俊美的少年只愛自己,每天在水面的波光中(發展到今天,就是機車的後視鏡)欣賞自己的美麗,久而久之,因為愛上自己不能自拔,變成了一朵水仙花。自戀在今天成為新鮮事,是因為當年的自戀行為還只是個別的行為。而今天的自戀,則成為了集體行為,成為了一個世代的特徵,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風采。這樣的一代人,我們要怎樣定義呢?根據希臘的這個傳說,今天我們稱之為「草莓族」的一代,實際上應當正名為「水仙花」的一代。畢竟,被叫做植物總比被叫做水果好一點吧?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自戀」本來是一個貶義詞,帶有「誇張,自滿,自負,自我,甚至自私」的含義,而且,「當用在一個社會團體的時候,它通常代表菁英主義,或者對他人疾苦的冷漠或不聞不問。」但是,今天的「水仙花」世代,他們的自戀包含濃厚的可愛(或者裝可愛)成分,使得自戀成了一個並非貶義的定性,他們成功地扭轉了世人對這個詞的看法。他們完全是平民主義的,一點也談不上菁英:那些住在萬華或者三重的DDMM(弟弟妹妹)們,從狹窄的巷子裡面走出來,一定也是沿路找一切具有放射性的媒介(鏡子、玻璃窗等等),爭取每一個好好看自己的機會,跟住在信義區和東區的沒有兩樣。那些所謂菁英們,比如住帝寶大廈的人,搞不好只能回歸邋遢淩亂的路線,以突顯自己的菁英品味了。

自戀的時代來臨了,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的結果;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全球化的結果,就是帶來了自戀的時代。Facebook、Youtube、番薯藤交友、無名小站,這些電子媒介的發展也成就了自戀時代的形成,在這些平台上,無數的人,不分國籍,不分膚色,天天在上面把自己最有趣,最完美的一面呈現出來。他們自己欣賞自己,也希望得到別人欣賞,他們關心自己的交友網站的流量勝過關心總統大選的結果。以前這樣的風格還被認為是東方的專利,現在西方的年輕小孩們也都開始有樣學樣,終於,我們東方的風潮帶動了西方人。

當那些驕傲的男女孔雀們高呼著「自戀萬歲」的口號在鏡子中顧盼自雄,當上一輩的人都開始知道要拉皮隆鼻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承認:自戀的時代來臨了。我們無可選擇,只能三呼萬歲。不然呢?!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