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概念作品-遊走黑暗城市 當代館新展

2008/07/01 06:00

當代館裡另一個主題策展「城市之眼」,提供對城市的觀察,圖為尼可拉斯.弗拉克的作品〈深海之塔〉。(當代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姚仲涵的作品〈流竄座標3〉,以日光燈管、聲音環境裝置架構另類黑暗空間。(當代館/提供)

當代館剛開幕的新展覽「黑暗城市」,由於策展人與參展團隊,與馬上要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團隊完全相同,而且,主題也與台灣館的「夜城」類似,因此,當代館以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團隊的「概念作品」稱之。雖然策展人不盡認同,但聚焦在城市黑暗空間的觀察,似乎沒太大差別。

若真要分別兩個不同場域的展覽,或可說,當代館的展覽,是策展團隊六個人在當代館六個獨立空間各自作品的呈現;而在威尼斯台灣館裡,六個人是將普里奇歐尼宮的古蹟空間視為單一作品,共同創作。觀眾在這兩種不同創作模式下產生的作品裡,自然會看到很不一樣的東西。

或許人們不見得有機會到威尼斯,看六位藝術家如何在數百年的古蹟裡發揮創意,但到當代館看看,應該可輕易了解這些創作者的思維。

一個城市的形貌會隨著觀看者的立場、角度與生活方式而不同,同樣的觀看者,可能還會因為白天或黑夜而感受不同;即使不是黑夜,在白天的黑暗空間裡與在夜間的黑暗空間裡,感受到的恐怕也不相同。

對這些黑暗空間,建築設計者的觀察應該更敏銳,在當代館的展覽,即以此出發,讓觀看者透過創作者所塑造的空間,用眼、用耳,甚至用皮膚或呼吸去感受。

「黑暗城市」的參展者包括何以立、邱文傑、姚仁喜、陸希傑、楊家凱、蘇喻哲等六位活躍海內外的本土中生代建築師,從城市建造者(citybuilder)的觀點思考城市夜晚的空間。看他們如何解構白天僵化的城市規範,探究明與暗在城市空間中的相對性。展期至8月24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