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文 化 評 論>公資源到底為表演藝術做了什麼?

2008/08/04 06:00

記者趙靜瑜/特稿

台灣的「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將此地的作曲家與樂團帶到了德國柏林,參加由歐盟所贊助的歐洲古典青年音樂節;來自日本的鋼琴家藤田梓在台灣舉辦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讓全球樂壇知道台灣有這樣一個國際級的比賽,但在辛苦與榮耀的背後,卻得煩心一連串的債務。

把台灣的音樂文化帶往國際,委託邀演台灣作曲家的作品,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不正是文建會應該做的工作嗎?讓世界聚焦台灣,令亞洲甚至歐洲的鋼琴好手願意報名比賽,看見台灣有能力組成國際評審團的水準,這不是文建會應該做的工作嗎?樂興之時管弦樂團正在做的,不正是公立樂團的「義務」?鋼琴家藤田梓在做的,不正是文建會的責任?

拿納稅人的錢演出音樂會,還有寒暑假可放的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以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這兩年來有哪一個登得上檯面,獲得「像樣的」世界樂壇邀約?當這些拿公家薪水的團員還在逍遙、放暑假接外快,民間真正有熱情的音樂團體幾乎都在國外辛苦奔波,回過頭來還要按著計算機,向民間企業磕頭募款,算一算還有沒有錢可以租場地繼續排練、支持理想。

國內三個公家樂團呢?對於國內作曲家的委託創作,少得可憐,彷彿是對作曲家的施捨;還找一大堆外國藝術顧問、客席指揮、準音樂總監來浪費台灣人的錢,到目前為止看不出有何成效,這些公立樂團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在文化組織架構面臨重整的同時,社會各界都該認真檢視這些公家樂團存在的必要性。

文建會或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對這兩個活動都有補助,但是前一年核可的補助金額是否能因應物資上漲、成本增加?或是,有發放資源權力者「吃定」民間文化界?總統馬英九說要「苦民所苦」,看來對文建會而言,只是供在主委桌上麻木的口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